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记者在千年渡呆了一个星期。
      采访了很多人。
      这期间,千年渡几百亩麦田大获丰收。
      记者以为会看到社员们挥汗如雨的收割场面。
      结果,苏向晨驾驶着拖拉机,拖拉机上装着收割机。
      呼啦呼啦一两天的工夫,就把麦田给收了。
      社员们挥舞着手里的镰刀,大声欢呼。
      “拖拉机真厉害,一个拖拉机就顶得上咱们一村男女老少的力量了。”
      这个时代的收割机,收割的不是很干净。
      还需要社员们下地进行第二次收割。
      但这也挺快的。
      小孩子们跑到地里,拾着麦穗。
      大人们收割着边边角角的地方。
      欢声笑语从各个地方传来。
      记者不停的按动快门,记录着丰收的时刻。
      “要是有一种机器,能收割带脱粒一起完成就好了。”叶广祥看着放在田边的麦穗,脸上全是笑容。
      “这已经很强大了。”廖漱雪抱着一束麦穗,开始进行人工脱粒。
      脱粒之后,就要进行统计。
      看到他们已经开始脱粒了,记者走过来,随口问:“是多少?”
      叶广祥是老庄稼把式,只要看一眼就能大约估摸出产量。
      但他早就和叶蓠商量过,今年的产量要瞒报。
      因为今年南疆的小麦亩产只有120150斤左右,也就是6080公斤左右。(来源国家统计局)
      叶广祥看了一眼记者,压低了千年渡的亩产:“一百多斤吧。”
      正在脱粒的廖漱雪,震惊的看了一眼叶广祥,不明白叶广祥为什么要低报产量。
      但他绝对相信叶广祥,所以只是低着头没出声。
      其他几个帮着脱粒的年轻人互视一眼后,也都把头别到一旁,不敢乱说话。
      “一百多斤,哎呀,今年的亩产是真得很低……”记者低头一叹。
      抓了一把麦子,金黄色的麦子从指缝中滑下,又滑落到麦堆上。
      突然,记者想到了一个事情:
      “你要不要把产量再往上说一下?到时我们报道的时候,也可以多为你争取一下版面。”
      “我们这里,只说真实的亩产。”叶广祥笑了笑。
      记者拉着叶广祥走到没人的地方,与他低语:“你知道吗?今年7月份有报纸报道,新绛胜利社小麦亩产高达1339斤。”
      “新绛县胜利农业社一亩三分水地回茬小麦,每亩产量达到1339斤半,创造了山西省小麦高额丰产的新纪录。”
      “这个社的麦子中出现很多特别大的麦穗,有的穗结籽一百二十粒,超过一般麦穗一倍左右。”
      记者想了一想:“要不然,在你的产量前面加个1?我感觉,新绛胜利社的亩产就是在前面加了个1,变成了一千多斤。”
      记者是真的一番好意。
      千年渡也算是驻地比较有名的村落了。
      去年和今年出了不少的新闻和先进事迹,如果小麦亩产能上千,他可以再多报道一下。
      听到记者的话,叶蓠在一旁出声:“课本上说不能撒谎,撒谎就不是乖宝宝了。”
      她眨了眨眼睛,一副懵懂孩童的模样。
      叶广祥知道叶蓠是在暗示他,千万不能虚报产量。
      虚报产量的后果很严重。
      报纸报道后,最多也就是有个荣誉而已。
      但是,往上交粮食的时候,可是要按照亩产千斤的比例去交的。
    &

第149章 机灵的社员[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