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一百八十五章 曾国藩临机断案(6)[2/2页]

百年争战 路人四九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sp; 慈禧太后接奏,道:此供词闪烁,恐有牵制窒碍之处。魁玉技止此耳,张之万接旨月余,迟不动身,是何道理?
      漕运总督张之万执拗不过,踯躅月余,抵达金陵,熬审十日,上疏曰:该犯自知身罹重解,凶狡异常,连讯连日,坚不吐实,刑讯则甘求速死,熬审则无一言语。既其子女罗跪于前,受刑于侧,亦复闭目不视,且时复有矫强不逊之词,任意诬蔑之语,尤堪令人发指。臣又添派道府大员,并遴选长于听断之牧令,昼夜熬审,务期究出真情,以成信谳。
      给事中刘秉厚不以为然,上疏曰:派审之员以数月之久,尚无端绪,遂藉该犯游供,含混拟结。
      慈禧太后亦怒,斥曰:现已四月之久,尚未审出实情具奏,此案关系重大,岂可日久稽延。
      恭亲王奕?道:启禀皇太后,奴才以为,魁玉、张之万等投鼠忌器,不敢放开手脚。倘若大刑伺候,张犯信口雌黄,胡咬一通,更难收拾残局。
      慈禧太后道:倘若真乃湘楚将官抑或曾国藩发号刺杀,又当如何?
      奕?道:启禀皇太后,曾国藩公忠体国,万不会做此龌龊事情;其若主使,早已溜之大吉;其已滞直三月之久,等死乎?
      慈安太后道:曾国藩滞留直隶,湘楚草莽万不敢兴风作浪。
      慈禧太后道:速传谕旨,曾国藩如身体尚能应付,务必进京陛见。另,张之万务必亲自熬审,务得确情,昭示天下。
      曾国藩接旨,不敢怠慢,当日即入京面圣。
      慈禧太后道:上月,李鸿章督率半数淮勇入津,尔等相见,相谈甚欢乎?
      曾国藩道:启禀皇上、母后皇太后、圣母皇太后,李鸿章曰,天津教案,非斩杀二十余凶犯,不能平息众怒;谈及前江督,又曰马新贻威望过轻,难以震慑伏莽,长江从此多故也。
      慈禧太后道:左宗棠亦乃曾臣举荐,左臣以为,金积堡即破,暂不宜斩杀马化龙,待收复王家疃后,再据罪恶轻重,重者诛夷,轻者迁徙。
      曾国藩道:启禀皇上、母后皇太后、圣母皇太后。陕甘茴乱,绵延十载,死伤百万,不诛匪首,不足以平民忿。
      慈禧太后道:速传谕旨,左宗棠倘若擒得马化龙,届时不得以收复各处为乞恩,以申国法,而快人心。曾臣身体好否,近日可否直下江南?
      曾国藩道:启禀皇上、母后皇太后、圣母皇太后,微臣罪该万死,但待沉疴稍轻,近日即可南下。
      十二月十二日,张之万再奏:凶犯张汶祥曾从发捻,复通海盗,因马新贻前在浙抚任内,剿办南田海盗,戮伊伙党甚多。又因伊妻罗氏为吴炳燮诱逃,曾于马新贻阅边至宁波时,拦舆呈控,未准审理,该犯心怀忿恨。
      适在逃海盗龙启等复指使张汶祥为同伙报仇,即为自己恨,张汶祥被激允许。该犯旋至新市镇私开小押,适当马新贻出示禁止之时,遂本利俱亏。迫念前仇,杀机愈决。
      同治七、八等年,屡至杭州、江宁,欲乘机行刺,未能下手。本年七月二十六日,随从混进督署,突出行刺,再三质讯,矢口不移其供,无另有主使各情,尚属可信。

第一百八十五章 曾国藩临机断案(6)[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