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名洋人,三十余名中国教徒,皆被津民砍杀,此之大案,如何处置?津地土匪迷拐幼童,本乃屑小之案;津地官员处置不当,弹压无力,方有此变;然法人丰大业公然枪击吾大清命官,实乃此案之导.火.索也。
赵烈文道:启禀涤帅,津郡事变之起,由迷拐激成,百姓群起与之为难,虽受迷无据,而幼孩百许童贞女尸从何而来?教民王三虽不承招,武兰珍则生供俱在,不得谓无其人无其事也。法领事丰大业且以洋枪拟崇大臣、天津令,从人已受伤矣;其时欲为弹压,亦无从弹压之。此后百姓之哄起杀人放火,事出虽仓猝,然或许真乃官司私下授意使然。
曾国藩道:外国性情凶悍,津官胡乱妄为,属民习气浮嚣,将来构怨兴兵,恐致激成大变。余此行反复筹思,殊无良策。与洋人交涉,应别有一副机智肺肠,余固不能强也。
赵烈文道:启禀涤帅,西宫之意,如确属吾民群起与洋人教民为难,两宫有弹压士民,以慰各国之意。
曾国藩道:天津人心汹汹,拿犯之说,势不能行,而非此又不能交卷。可有万全之方,上无愧朝廷,下不辜黎民,中又可应付诸洋人?
赵烈文道:洋人船坚炮利,无理尚争三分,此事万难有全!
曾国藩道:秉持公心,公诸于众,机锋所向,尤在士民。
1870年六月初十,曾国藩抵津,立召三口通商大臣崇厚、天津知府张光藻、天津知县刘杰,议商对策。
曾国藩道:各位大人,仁慈堂教案,洋人拐骗吾大清孩童,真否?
崇厚道:启禀曾大人,拐贩武兰珍所为,实系教民王三蛊惑;多方会审之际,民情激忿;法国领事丰大业嚣张跋扈,公然枪击吾大清命官,百姓激于众忿,将该领事及四十余人群殴致死,并焚毁教堂等处房屋。洋人是否参与拐骗,尚在梳理。
曾国藩道:洋人挖眼剖心之说是否确有证据,此为案中最要关键,审虚则洋人理直,审实则洋人理曲。
崇厚道:启禀曾大人,道听途说,无有确凿之人证、物证。
曾国藩道:杀人偿命,欠债还钱,自古一理。明日开堂会审,津地贩夫走卒士民学子,法、英、美、俄、普、比、西,七国驻华领事,务必咸召观摩。听闻洋人讲求公理,吾等亦可见识几番。
崇厚道:启禀曾大人,万民聚集,若再生变数,吾等万难交差。
曾国藩道:督府标兵,岂是摆设!吾大清孩童,胸腹皆烂,腑肠外露,曝尸旷野,到底何人妄为?开堂会审,晓谕津民,以正视听。
翌日,曾国藩升堂问案,再召拐犯与教民,审讯拐卖孩童及挖眼剖心事情。
然教民虽身受大刑,却依然言之凿凿,矢口否认。国藩无奈,遂广贴告示,询之津城内外。
第一百八十五章 曾国藩临机断案(1)[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