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梁最终还有有人来投资,是王武、刘元声、毛老三三兄弟。这三兄弟来到特区淘金,主要从事建筑行业,手中有支建筑队。他们正赶上特区建设的黄金时期,加之又是从密丰来的,与行署高层有关系,承接了不少工程项目,赚得盆满钵满。
他们愿意投资苏州桥,并不是抱着赚钱的目的,而抱着感恩的心态来的。他们三兄弟是流民出身,亏得农场接收,让他们的生活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靠着勤勤恳恳的态度,他们三兄弟已经家大业大。
出于感恩,他们来投资苏州桥,成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苏州桥建好之后,行署允许他们收费十年。刚收费时,遭到很多人反对,他们接受不了过路还要收费的事儿,反对者抨击只有路匪强盗收取过路钱。
行署在特区报上专门撰文,文章表示,路政、桥梁并非全为公益之事,仅凭官府、善人来修建并不能满足需求。如果能为投资者提供回报,将会有更优质、更便捷的道路,方便人们的出行。苏州河原本无桥,靠轮渡而过,新修大桥为人们提供多一个过河的选择而已,如何选择全凭自愿。
很多文人站在道德的制高点来指责过路费,甚至号召人们抵制。在争议声中,苏州桥还是采取了收取过路费。无论人们如何反对过路费,桥梁的便捷性依然让人们无从抗拒。坐着马车直接行驶过苏州桥不过片刻功夫,坐轮渡上下船、等候船的功夫没有两个时辰是过不了河的,而且坐船要付船资的。
一个月后,争议声消失,因为好几个反对收费的文人被人在桥上抓住。过桥费收费低,但是人流、车流量大,扣除日常维护费、税收等,最多三年收回投资。王武兄弟三人没想到报恩的想法居然换来一条全新的财路,喜出望外。尝到甜头的他们,多次向行署表示,愿意投资更多桥梁和道路。
果然,行署又将他们招了过去,给他们提供了一个更大的“投资”机会。
……
行署会议室里,项爻、兰卓、温?钡裙僭闭驹谝桓本薮蟮牡赝济媲埃?厦姹曜⒘艘惶醣手钡暮煜撸?煜吡蕉嗽谒罩莺吞厍?N?笔俏绿迦实乃镒樱?绿迦式??萍龅叫惺鹱鍪拢??钬车闹?怼
王武、刘元声、毛老三看着地图上的红线若有所思。项爻道,“苏州到特区直线距离两百余里,之间河道众多,道路曲折狭窄,单程一趟最快两日,往往三到五日。东家规划修建一条笔直的高速通道,双向四车道,逢山开路遇水搭桥,实现单日可往返一趟。”
王武三兄弟面面相觑,他们经营建筑业,修桥筑路,一眼就明了这样的高速通道将会是怎样的“庞大”。这可不是修一条小路啊,是四车道的路,苏州上海之间河道多,要修多少大桥才能实现快速通道。
莫说王武三兄弟,就是项爻、兰卓这些行署高官听了杨易的计划,也是大吃一惊。这样的工程匪夷所思,在任何一个朝代都是伤国伤民的工程。秦朝的秦直道、隋炀帝的大运河将帝国拖进坟墓。杨易居然以私人之力来实现这样的宏图,能行么?
第514章过路费[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