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505章封赏[2/2页]

穿越明末成难民 凤凰山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杨易几乎是打着哈欠跟着上朝的队伍进入紫禁城的。这次朝会在文华殿举行,因为参加朝会的人太多,显得拥挤。
      杨易被礼仪官安排到了文官的队列,位置在洪承畴、孙传庭之后,虽然杨易一度为督师,职位在二人之上,毕竟只是临时任职,时间短。洪承畴、孙传庭战功卓著,资历深,论资排辈下来,杨易在他俩之后符合规矩,杨易自己也认可。
      经过一番繁琐的礼仪之后,崇祯在乐声中信步而来,善于察言观色的臣子们发现皇帝脸色不错,都暗自松了口气。
      三跪九叩之后,按惯例奏事,都是些简单的事务,官员的调换、离去之类的事。奏事环节之后,往往是边关、中原发来的紧急军情之类的军报,但是在最近这一段时间里,这类的奏报近乎绝迹。鞑虏出塞、陕甘、湖广的流贼近乎绝迹,只有小股盗匪出没,大贼首李自成消失,张献忠、罗汝才之流投降。
      没了那些焦头烂额的国事,崇祯的气色越发好转,临幸妃嫔的频率明显增加,后宫也多了些欢声笑语。
      日常琐事结束之后,朝会进入重头戏。崇祯扫视一圈臣子们,目光最后落在了杨易的身上。
      崇祯和颜悦色道,“杨爱卿出列!”
      杨易出班,恭敬的站着。
      崇祯道,“杨爱卿少年英才,湖广剿贼硕果累累,而今流贼贼渠张献忠、罗汝才之流悔过自新、投诚朝廷,中原、湖广流贼平定,杨爱卿功不可没!”
      在湖广时,杨易将张献忠、罗汝才等流贼逼在小块地区苟延残喘。杨易不得不北上勤王,张献忠、罗汝才等头领立马向熊文灿投诚。杨易在湖广时,对待流贼投诚一事要求极其严格,张献忠等流贼欲投诚而不可得。熊文灿身为正牌总理,被杨易压制厉害,多少有些怨气。杨易一走,就将杨易的策略抛之脑后,为了取得政绩,给了张献忠、罗汝才很宽厚的投诚条件,允许其拥兵、据地,就相当于地方诸侯了。
      当时,鞑虏肆虐,朝廷无暇南顾,崇祯也就稀里糊涂的允许了熊文灿给予流贼的优厚条件。但是杨易是清醒的,他顺势而言,“陛下,张献忠、罗汝才之流狡诈多端,叛骨犹存,熊大人给予的投诚条件太过宽厚,微臣以为不妥。而今北方安定,是时候将张献忠、罗汝才彻底消灭了。”
      崇祯眉头一皱,“既已投诚,妄起屠刀,恐失信天下。而今天下思定,就暂且如此吧,若他们降而复叛,再剿之也师出有名!”
      好不容易没有战事了,崇祯确实不想生事。杨易识趣的闭嘴,不想打击崇祯的心态,再者,只要自己在,张献忠就休想在再坐大。
      杨易恭敬道,“陛下所言甚是,微臣孟浪了!”
      见杨易承认错误了,崇祯很高兴,继续道,“杨爱卿勤王驱虏,连战皆捷,斩虏酋岳托,卫河、大沽重创鞑虏,战功彪炳,勇冠三军,扬大明国威!”
      崇祯此番评价,算是对杨易战功的肯定和认可。满朝文武勋贵也没有人去否定,他们都在屏气凝息等待皇帝会如何封赏杨易。
      “杨易接旨!”一个太监拿起圣旨宣道。
      杨易跪俯地上,其它臣子也跪下。
      “奉天承运……”宣旨太监扯着鸭嗓子,“……国难之际,杨易临危受命,南剿流贼、北驱鞑虏,匡扶社稷……封杨易太子少保,赐东阁大学士,授资政大夫……夫人若惜,温良贤淑……晋二品诰命……”

第505章封赏[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