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易迈着沉稳的步伐登上台阶,所有人的目光都随着这个年轻人的移动而移动,这些目光有嫉妒、有羡慕,更多的是希望,他们希望这位年轻人能振奋大明军威、国威。
“微臣杨易参见陛下!”杨易行大礼三跪九叩。
崇祯嘴角露出一丝笑意,“爱卿辛苦了,赐座!”
“为大明、为陛下、为天下苍生,微臣赴汤蹈火、在所不辞!”杨易说话铿锵有力,崇祯很满意。
杨易坐到墩子上,恭敬接受天子的问询。
崇祯道,“爱卿鏖战建奴,捷报频传,毙虏酋岳托,扬我国威,朕心甚慰!”
杨易谦虚道,“全仰仗陛下福泽、将士用命,微臣些微功劳,不值一提!”
对杨易谦虚的态度,崇祯很满意,问道,“听闻鞑虏意欲北返,爱卿有何方略?”
“鞑虏残暴,毁城屠民,其所过之处繁华化为灰烬,一望荆榛、四郊瓦砾,京畿大地、千里无人”杨易陈述着遭受清军蹂躏后的惨状,愤慨道,“鞑虏恣意妄为,视我大明无人耶!微臣以为,当予以重击,岂容他想来便来、想走便走。”
崇祯沉吟道,“可有具体方略,把握如何?”
杨易将腹中早已定下的方略娓娓道来,“……天气转暖,冰河融化,鞑虏无法踏冰而行,我们据卫河、运河而守,阻其北返之路。鞑虏势不能久,必强行突破,我们以逸待劳,事半功倍……然鞑虏强悍,困兽犹斗之下必拼死一战,歼灭之意图难以实现,但定能予以重创……”
虽然口头上说全歼十万清军,但杨易知道那不现实,只要能重创清军,那一切的付出都值得。
崇祯道,“围困密丰尚有数万鞑虏劲旅,他们来援当如何?”
杨易道,“来则来矣,微臣奋力一战即可,不惧也!”杨易想了想,继而道,“京畿之地已无城可破,微臣唯一之虑是豪格围魏救赵,威胁京师。臣建议,加强京师防务,京师安稳,臣亦无忧!”
崇祯想了想,“京师城高墙坚,有二十万京营将士,无忧也!爱卿可放手施为!”清军入关以来,崇祯一直闷闷不乐,受杨易感染,加之议和无望,心中的天平逐渐倾向大战一场,但是,以仅有的老本去拼,崇祯心中还是惴惴不安的。
崇祯语气带着忧虑,“爱卿之谋略,朕深以为然。然我大明多年征伐,精锐之士不多矣,望爱卿惜之!”
杨易道,“陛下仁心,微臣敬仰!然沙场无情,为帅者务求胜利,不惜兵力,否则瞻前顾后,得不偿失!……陛下无虑,我大明亿万之民,假以时日,必能训练出更多精兵猛将……”杨易下定决心,不惜一切代价要重创清军,此时不是他显仁慈的时候。
崇祯轻叹一声,“望卿不负朕望!”
交谈一番后,王承恩拿着早已备好的圣旨,“杨易接旨!”杨易跪地接旨。当着群臣的面,王承恩大声道,“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杨易湖广剿贼,屡立功勋……入京勤王,战功卓著……阵斩虏酋岳托,武功盖世……封密丰侯……”杨易封爵,侯爵,以其密丰为封地。
第484章封侯[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