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献忠直流狡诈多端,我担心熊大人被他们的诡计迷惑。”杨易站了起来,“曹公公,流贼才是我大明心腹之患,若是因为勤王而给流贼喘息之机,将来我们都将追悔不已。洪总督已经带兵北上勤王,京师不会有事的,我还是要在这里剿贼,不彻底剿灭流贼,我心难安。”
“放肆,陛下的安危重要还是几个流贼重要!”曹化淳将茶盏重重的放在案桌上,厉声道,“多番违抗圣谕已是大罪,若非陛下宽宥,你杨易十个脑袋都够砍的。不要仗着陛下宠幸就恣意妄为,此番杂家南来,要么和你带着大军北上勤王,要么就带着你的脑袋面圣,汝自己选择。”话说到这份上,杨易再无退路。
杨易无奈道,“公公且等我几日,我好生安排一番。”
曹化淳道,“北方战事紧急,不容耽搁,只能给你两日时间。”
……
曹化淳离开行辕回公馆休息去了,杨易满腹惆怅,看来历史的轨迹是无法扭转了。
张成来了,“大人,属下探知,张献忠秘密派人到襄阳总理行辕和监军道张大经的公馆去了,带了很多财货。”
老君山一战后,流贼主力被击溃,四散流窜。杨易命官军围追堵截,斩获、俘虏不少,但是张献忠、罗汝才等大首领始终没有抓到。
杨易冷哼一声,“张献忠知道我不吃他那一套,就想通过熊文灿接受朝廷的招抚。但是,任何人都可以招抚,唯独他张献忠不能,吾必杀之。”
张成又道,“张大经到熊文灿行辕去过两回,每次都有两个时辰左右”
不怕神一样的敌人,就怕猪一样的队友,自己费尽心力剿敌至此,离成功只差最后一步了,若是因为“队友”而功亏一篑,杨易恐怕要吐血,这也是他不放心北上的重要原因。历史上,农民军始终没能被剿灭,就是因为有熊文灿这样的糊涂官员当道。
杨易愤然道,“一群鼠目寸光的家伙,愧对陛下的信任。我不能走,我若是走了,没人能镇住他们。”想起以后会有更大的战乱,杨易就不能容忍,他几乎下定决心,即使违抗圣意也要彻底将张献忠、李自成给彻底剿灭。
就在杨易准备再拒圣旨时,一个人的到来打乱了他的心思。
来者是卢象升的亲将卢治云,以前杨易见过他。卢治云带来了卢象升的亲笔信,卢象升在信中讲述了一番形势,说自己实力有限,无法掌控局势,唯有以死报国,决意与清军死战。信尾勉励杨易,在他死后高举抗清大旗,宁死不和。
从信中,杨易看到了卢象升的无奈和战死沙场的决心。他记得卢象升是死在了清军手中,但不知道具体什么时候,此时他知道了,就在不久的将来。
杨易眼角湿润了,他与卢象升交往并不多,但是对卢象升的印象很深刻,他能感受到卢象升对人的真挚和对国家的一腔热血。卢象升训练军队严苛,约束军纪,即使饿肚皮也不劫掠,对国家忠诚,对百姓爱护,而且作战勇猛,与士兵同甘共苦,是一位难得好统帅。
当初,杨易还在搭理双山的养殖场时,受歹人陷害,还是卢象升还了自己公道。这份恩情,杨易始终铭记于心。
“告诉曹公公,明日启程返京勤王”杨易果断决定。他要回京同卢象升联手对决清军,他更不想大明失去一位好的帅才。
……
第465章勤王[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