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231章丰收[2/2页]

穿越明末成难民 凤凰山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p;“能用水泥的就用水泥,至于花草树木先就寻些种植,无须名贵。以后条件好了,慢慢添置就是。”反正有树有草绿化就行了,杨易不在乎名贵与否,花那么多银子买些花草,实在不值。
      杨易发觉众人的眼神带着渴盼,“一年来大伙都辛苦了,居住条件不好。即将年底了,总不能大伙还住在简陋的房子里。先行装修一些房间,将大伙安置进来,过个好年!”
      “东家仁慈!”众人一阵欢呼。
      随后众人来到南面的衙署。
      杨易第一句话就是,“今年收成如何?”
      “大丰收!”萧懿满面红润,兴奋道,“收稻子二十万石,麦子十万石,大豆五千石,大头菜一万石,各类果蔬时收时供,无法统计……东家力主推荐的番薯、土豆、玉米这类杂粮在新拓荒的土地上收成也不错,粗略估计十万石……”
      杨易非常满意,“着实不错,同户部商议没有,该缴纳多少?”
      “根据朝廷契约,属下同户部黄郎中商议后,需缴纳十万石稻子、五万石麦子、杂粮一万石即可!”因为和朝廷的契约以谷物缴纳为主,萧懿继续道,“按照我们同农户的契约,农场收取的缴纳付给朝廷之后只剩下杂粮了。”
      农场与农户是六四分成,收取的主粮几乎全部缴纳给朝廷了,农场只能剩下杂粮作为储备。
      “那农户们获得的收成够么?”杨易关心道。
      “够了,东家下江南后,农场增加了一千户,达到五千户人家,”萧懿盘算着,“每户人家能得主粮四千余斤,足够养家糊口了,加之杂粮、果蔬辅助,粮食还能剩余。”
      “民以食为天,大伙都能吃饱就好!”杨易道,“如果农户有余粮出售,农场可以统购,作为储备!”丰收前,农场的主粮几乎全靠外购,耗费不少,如今丰收了,无须外购,能省出很多银子。
      “诺!”萧懿道,“新拓荒十万亩,来年开春即可耕种……农场有耕牛四千头,但还是不够……新的大坝已经选好了位置,枯水期即可开工……”
      一座大坝已经不能满足农场的发展,所以一直有在另一条河上筑坝的计划。
      “秋收已过,趁着农闲时加紧拓荒,争取再拓荒十万亩”
      萧懿犹豫道,“目前连片的土地不多了,很多荒地已被勋贵们抢占,再扩大拓荒恐怕要跟勋贵们争地了!”
      “他们占着荒地也不肯拓荒,浪费!”杨易道,“不用怕,大不了用拳头说话!”
      “诺!”
      杨易转向方老头,“养殖如何?”
      方老头主管农场畜牧养殖,听得东家问,满脸笑容,“东家,了不得,不算双山养殖场,咱们密丰生猪存栏量一万头了,鸡鸭鹅存栏量五十万只,羊两万头,牛两千头,马匹一千……渔获还没开始捕捞,想必收获不菲……”方老头说的是农场集体养殖的,农户们自家养殖的都没有包含在内。杨易一直鼓励农户自养家禽,所以农户们也有相当大的家禽存量。
      双山养殖场还有大量的鸡鸭、生猪。
      杨易很满意。
      萧懿玩笑道,“东家,咱们的家禽供应京师,稳住了物价。这次京师听说咱们丰收了,粮价大跌……”
      众人哄笑。所谓粮价大跌有夸张成分,但是确实对稳住京师物价起了作用。
      农牧业的发展提供了农场繁荣的根基,但是农场获利不多,远远比不上杨易的投入。让杨易欣慰的是制造业和商业的日渐繁荣带来了不少收入。地产前文讲过就不赘述了。
      铁矿、煤矿的产量不断创新高,与之匹配的产业日渐兴盛。炼铁作坊日产铁水达到五千斤,可以制造农具、铁锅等用品。

第231章丰收[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