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翻开一本本奏疏,“斩立决……三司会审……诛九族……众位爱卿可是一点不留情啊!”
崇祯坐到龙椅上,拍拍额头,头疼啊!
“报,边关八百里加急塘报”声音层层传递,塘报每到一座大门由另外的宦官接力传递。
很快,塘报摆到了崇祯面前。
加急塘报意味着紧急军情,自登基以来,崇祯收到的加急塘报太多了,不是这里出漏子,就是那里有麻烦。以至于崇祯一听到加急二字就头疼。
再头疼也要看啊!崇祯硬着头皮打开塘报,“古北口鞑子寇边,诸位爱卿商议个对策!”
值班宦官拿起塘报开念,“……古北口关外三十里,鞑子联营数里,有寇边之势……”
众臣倒吸口气,联营数里意味着至少上万人,绝不是打草谷那么简单了,没准儿又能打到京师脚下。
“刚才一个个群情激昂,现在怎么哑巴了?”崇祯拍拍御案,“拿出个章程来!”
有人提出增兵守边,有人提出派兵出击,更多人是拍着胸脯表示与京畿共存亡。就是没有个实际章法。
崇祯对御敌长城之外感兴趣,“诸位爱卿觉着派哪位将军能出长城御敌?”
巢丕昌、陈洪范、吴国俊还跪在地上,此刻发现众人的目光扫向自己,背脊发冷啊!
巢丕昌赶紧道,“启奏陛下,微臣誓死报效君王,愿意领兵出战!”
崇祯大喜,还未来得及表彰就听见巢丕昌道,“但是前些日子被杨易追击,腿受伤,如今骑马艰难,唯恐影响战局!”
崇祯的心瞬间跌进冰窟。
陈洪范和吴国俊也大义凛然一番后借口旧伤未好等理由敷衍过去。
崇祯脸色铁青。
一直眼观鼻、鼻观心老神在在的温体仁出列道,“陛下,臣有一策!”
“讲!”
“众位同僚弹劾杨易,然杨易确实练兵有方,年初出征草原战功不菲,同鞑子作战经验老到”温体仁顿了顿继续道,“杨易桀骜不驯着实不假,罪责不小,但杀之可惜,不如允其戴罪立功,命其出战鞑子。若胜了,扬大明国威,罪责一笔勾销;若败了,其战死沙场也足以息众人之怒!”
成国公朱纯臣出列道,“首辅大人言之有理,但鞑子入关肆虐京畿必定生灵涂炭,臣不忍之。杨易出关驱赶鞑子,方为上计!若其凯旋而归,老臣也不会计较其夺田之恨!”
此计够狠,明军在关内都干不过鞑子,在关外野战就是找死。朱纯臣可谓是借刀杀人。
“臣附议!”
“臣附议!”
……
诏狱!
一老一少身穿囚衣吃着小菜喝着小酒。
“侯大人,你犯了什么事?”杨易一杯酒下肚,侯大人就是原户部尚书侯恂。
“户部尚书能犯何事?无非就是钱粮那点事!”侯恂洒然道,“供应钱粮不足,说老夫贪了……这些年财税收入日渐减少,拆东墙补西墙,哪里都不够用!”
“大人无非在诏狱里呆些时日而已!卑职命苦,能不能活着离开就难说了!”
侯恂吃口小菜,“是不是要秋收了,权贵们又来抢,发生了冲突?”
“大人料事如神!”杨易道,“他们怂恿边军捣蛋,卑职将他们打得屁滚尿流。”
“小子有种!只有拳头才能让他们将贪婪收起!”侯恂竖起大拇指,“敢在京畿动手,谋逆叛乱的罪名是少不了了!”不得不说侯恂对官场的事一清二楚。
杨易再喝一杯酒,“宁可站着死,绝不跪着生。管他是谁,敢打农场的主意,我绝不手软!”
“好男儿,有志气!老夫没看错你!”侯恂赞道,“放心,陛下会护着你的!”
杨易没有信心,“江南查案得罪士林,此次跟边军火并,得罪武将……朝野得罪遍了,估计弹劾奏章堆满陛下的案桌。首辅的大腿也没抱好!”杨易想不出谁能为自己求情。皇帝能冒着得罪朝野的风险来庇护杨易?
“满朝都敢得罪,何来丧气之言!”见杨易颓丧,侯恂正色道,“你是能为皇帝征战的良将,早已简在帝心。即使你得罪天下人,陛下也一定会护着你!”
“多谢大人安慰!”杨易情绪稍好,转开话题,“侯大人,南下江南时,我和令郎可能产生点误会……”
第226章小子有种![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