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归打,杀归杀。但是“领导”的工作必须要做。在横扫京畿的同时,杨易得知周遇吉到京,立马修书一封,让其想办法递交崇祯。
周遇吉是沿运河返京的,一路上行进缓慢,谁知到京后得知杨易不仅比他先到,还做出了“惊天动地”的大事,惊讶的眼珠子快掉了下来。兄弟有难,死活得帮啊,于是恳求曹化淳出面。
崇祯作为帝王,自然不会被言辞打动。但是杨易所受的困境,他还是了然于胸。一个百户,不就是任人欺负么!只不过杨易有实力教训那些欺负他的人。对于说杨易谋反,崇祯决然不信的,不过千余士兵就想在京畿之地造反,做梦呢!
见崇祯有些犹豫,曹化淳再次进言,“皇爷,杨易在苏州收取二十万银子,已经由周遇吉押解进京,是入太仓还是内库?”太仓是国库,属于国家;内库是属于崇祯私人的。
“内库!”崇祯毫不犹豫的做出决定,眼中闪过一丝惊喜,自己这个皇帝太穷了,二十万可不是小数目,可以给爱妃们添置首饰了。
崇祯对杨易又爱又恨,在苏州成功办案,削弱了复社的势力,化解学子们的愤怒,还为自己上贡这么多银子,确是人才,他本下定决心重用杨易,但是如今又闯出滔天大祸,该怎么办?
崇祯焦头烂额,“宣阁臣议议”
……
打的确实痛快,打完了呢?
虽然自己委托周遇吉帮忙给皇帝带信,但是自己在崇祯的眼皮子底下同三个总兵打仗,又横扫关卡,说是谋反不为过,又彻底得罪了位高权重的成国公。温体仁这大腿也没抱住,朝中谁能帮自己?
如果被定为谋反,自己该怎么办?总不能引颈就戮吧!投靠李自成或者远遁关外,但是自己呕心沥血为之付出一切的农场将化为乌有。在密丰独自裂土而治,可能吗?不可能,杨易还没有狂妄到自以为能对抗朝廷大军的征伐,就算能,以密丰弹丸之地,物资匮乏,必须同外界通商交换物资,朝廷只须经济封锁,密丰必然熬不住。
杨易愁眉不展时,传旨太监来了,宣杨易进京。
杨易长叹一声,嘱咐萧懿和侯成管理好农场,然后顺从的跟着锦衣卫进京。或许进京九死一生,但杨易没有选择,只能博一把。
得知杨易要被锦衣卫押解进京,农场军差点将锦衣卫和宣旨宦官给宰了,是杨易再三安抚才平静下来。
农场军的威名声震边关,即使被抓进京,杨易相信暂时没人敢来捣蛋。
一进京师,杨易就被锦衣卫押进诏狱。好巧不巧,张成被任命为诏狱百户,给杨易安排了“单间”。
如今,骆养性正式任职锦衣卫指挥使。杨易下江南前,曾贿赂过他。骆养性还算讲究,将张成和冷千秋升为百户,胡地、卫子良由小旗提为总旗。
骆养性身为锦衣卫指挥使,眼力见儿还是有的,崇祯知道杨易做过锦衣卫,还将其打入诏狱,十之八九是不会下狠手的。更何况,只要能打仗的将军,在地方上飞扬跋扈点,崇祯是不会计较的,偏偏杨易能打仗。所以骆养性对杨易在诏狱里的“特殊”待遇,也就睁只眼、闭只眼了。
“大人,牛!”张成端来好酒好菜,对杨易竖起大拇指。张成是真心崇拜杨易,且不说他自己跟着杨易做的那些“大事”,就凭杨易搅动江南,在皇帝眼皮子底下大动干戈,将三位边镇总兵打得抱头鼠窜这些事,足以“流传千古”了。
杨易洒然一笑,“别笑话了,这不又进你们这鬼地方!”
“卑职虽然才疏学浅,也大致能揣摩点朝廷之事。”张成喝下一杯酒,“陛下将大人投进诏狱是为了安抚勋贵,待风声一过,必然会释放大人。大人能文能武,陛下舍不得!”
“天威难测,不好说!”杨易一杯酒下肚,“你好歹也是锦衣卫百户,比我这个卫所百户威风多了,不用再称我大人,兄弟相称即可!”
“若非勋贵阻挠,以大人之功绩早就高升了!”张成正色道,“卑职能坐上百户,全赖大人提携。跟着大人纵横草原乃卑职毕生之荣耀,卑职永远敬你!”
杨易啥也不说,“来,喝酒!”一切尽在酒中。
酒过三巡,张成道,“大人放心,若是朝廷罪责下来,卑职豁出性命救你出狱”
……
第225章再入诏狱[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