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220章松江的未来[2/2页]

穿越明末成难民 凤凰山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
      徐尔妍点点头,“你是要走了么?”
      “离京小半年该回京师了!”杨易坦诚道,“我就不去跟徐伯伯辞行了,你转告一声!”自己“臭名远扬”,杨易不想给徐家带来麻烦。
      在徐尔妍梨花带雨的注视下,杨易登船离去。
      船顺流而下直抵上海县,刚下船就来了一个公人模样的人请他上另外一条船。
      “要走了?”船上,方岳贡一身道袍,品着香茗,态度祥和,没有发脾气的征兆。
      杨易点点头,“士子们不欢迎我,早走省心!”
      方岳贡差点喷出一口茶水,“没扒你的皮就是你的造化!”
      杨易默默端着茶杯品茶。
      方岳贡正色道,“汝虽然行事不端,倒有点才干,热衷实务,不尚空谈。”
      我行事不端?杨易持保留态度。
      方岳贡继续道,“松江靠海,河网密布,多处堤坝需要整修,然官府缺资。汝在松江多日,也算了解,可有不伤民力之增收策略?”
      原来是求我的呀,杨易轻松下来。杨易为苏州创收无算,别说方岳贡,就是其他州府的官员也想创收,个别州府已经有样学样了。
      本想调侃一番,见方岳贡一本正经,也就放弃了。杨易指着延伸至天际线的江面,“那里就是松江的未来!”
      方岳贡一脸懵懂模样。
      “此江出去能抵长江,进而到大海,通过大海能到全天下!松江面朝大海,背靠物产富饶的江南,这就是松江未来的基石。”杨易道。
      方岳贡消化一番杨易的话,有点明白,“莫非说得是海贸?”
      杨易没有直接回答,侃侃道,“天下之大,我大明不过居于一隅,这些年大明的银子多半半是从海外西洋人手中而来,泉州郑氏靠垄断海外贸易而富可敌国。海禁名存实亡,为何不光明正大的开海!”
      杨易接着道,“苏州之事,乃机缘巧合而已,方能逞一时之奇,不可长久。而如能利用松江之地利,则为松江千年之福。假以时日,以松江反哺大明亦足矣!”
      杨易对松江未来的描述,方岳贡不敢相信。对于杨易彻底开海主张也不完全认同,“朝廷之策,断非朝夕可改。方某以为开海禁,便于刁民往来,不利于大明之稳定,此策不可取!”
      中原已经是刁民的天下了,区区几个海盗算什么。杨易暗自叹息。想着后世松江的繁荣,对比如今的固步自封,天壤之别。
      方岳贡见杨易面色冷然,继续道,“全面开海禁,方某虽不赞同,但海贸确实给松江和百姓带来一定的好处,如同沿海地方官府一样,对海贸不支持也不反对。”
      根深蒂固的传统思想要改变谈何容易。杨易不再提海贸,本来还想与松江官府合作开拓海外生意,但听方岳贡的口气,估计没戏,也就不再提了。转而道,“欲富甲天下,人乃根本。知府大人只需做到吸引天下人来之,这些人就要吃喝拉撒睡,留下大笔银子,松江不富都难!苏州之新政不外如是。”
      方岳贡有些似懂非懂,明白道理,又抓不着要害,“汝所言甚是,可是这如何能吸引天下人来松江呢?”本来方岳贡还想说,江南士子蜂蛹而入苏州,皆是因为你抓了张傅,总不能在松江再来一出吧。
      “松江四方通衢,临海可吸引海外之人,背靠江南,江南人口稠密,来松江亦不难!”杨易道。
      “汝的意思是让松江学苏州,搞什么旅游景点,诗会之类,吸引士子前来!”方岳贡想起苏州的一些具体做法。
      杨易摇摇头,“那些不过雕虫小技,偶尔搞搞可以,很难持久。再说了,大家都这么做,反而失去吸引力。”
      方岳贡腹诽,搞百万两银子还叫雕虫小技?态度诚恳道,“请赐教!”
      “要吸引人气,就要想到他们为何而来!”杨易有条不紊道,“商人来,是因为有生意做;达官贵人来,是因为这里过得舒心,有奢华享受;士子来,是因为这里有名师大儒,有高雅的青楼歌姬;普通百姓来,是因为能找到活计。”杨易道,“知府大人只要做到这些,不愁天下人不来松江!”
      “甚有道理,具体如何施为?”

第220章松江的未来[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