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sp; 方岳贡再次泄气,“只给副职!”杨易给出了他无法拒绝的价钱,明朝,活动一个县令官职不过千两的价钱,杨易财大气粗给了天价。主要是杨易不想看人脸色,索性用银子砸。
巡检司负责地方治安、稽查行人、打击走私、缉捕盗贼等等,相当于公安局。随着明末盗贼增多,巡检司的军事性质越来越重,有士卒、弓箭火器配置,相当于地方军了。税课司,主要负责收取商税,设卡、查货、收税等等。
这两个部门有自己人的话,自己在松江的产业就有了保证,这就是杨易不惜重金的原因。
地皮有了就需要规划、打理。这片地之所以荒废,因为靠江,水涝无常,那么首先就是要筑堤、排水、道路整修、建码头等基础工程。建筑材料、运输工具的需求就应运而生,水泥厂、船只、木料等等。玉瓷厂、肥皂厂、酒坊、纺织厂、铁器坊、养殖场、饲料厂等等都在计划之列,当然了,不可能一哄而上,必须按部就班一步步来。同商贾们合作的项目优先上马。
杨易规划了一座庄园,规模庞大,以苏州园林为模板。
领地在江对面,不方便物资的采购和商务联系,杨易在上海县城买了一套五进四合院,作为密丰农场上海办事处,统管农场在松江的一切事务。项爻被任命为上海办总管兼松江府税课司副使,统筹一应事务。侯永被任命为副总管兼松江府巡检司副巡检,负责农场一应安全事务。
项爻和侯永是跟随杨易的老人,值得杨易信任,尤其是项爻处事干练,杨易相信他能办好自己的交代。再留下一批跟随南下的农场年轻子弟协助他俩。
农场银行上海分行也跟着成立,负责财物和吸储,办公点和办事处在一起,兰卓负责。
杨易没有精力事无巨细的去操心,他认为自己只要完善制度、定出大方向、安排合适的人就足矣!项爻、侯永、兰卓跟自己很久了,能力突出,可以独挡一面,加之各管一摊,杨易很放心。
安排好了发展规划,还有一件重要的事必须办,杨易来到松江府城城外的一座庄园。庄园很大,高墙大院,正门一对巨大的石狮,来回巡逻的护院兵丁众多,气派不凡。前来拜会的人络绎不绝。
杨易顿足于正门外,凝视着巨大的“郑宅”二字,差秦双递名贴。良久,门子回报,“老爷累了,要午睡片刻,着杨学政等待!”
态度可谓傲慢!杨易名贴写的是学政,品级不低,而你们不过是海盗转变过来的而已!秦双怒目圆睁,正欲呵斥。被杨易拦下,“等等也无妨。”毕竟是来求人的,什么气都要忍。郑家水师横行大海,仲良率船在海上试驾,结果被郑家船队扣押,理由是没有给郑家“交税”。没办法,人家有那个实力。
大明陆地姓朱,海洋姓郑。
门子把杨易等人安置在一间厢房,就走了。
“这是什么待客之道,连口茶水都没有!郑家人太傲慢了!”秦双生气。
杨易一脸淡然,“不要说话,耐心等待!”
百无聊赖之际,杨易看见院子里一个十一二岁的小男孩正盯着他们。小男孩眼睛双瞳剪水,脸上虽然带着稚气,神态却带着坚毅。
男孩手里拿着论语,显然在看书。男孩对杨易道,“你们可是来找我五叔的?”
杨易心内震撼,这位小男孩莫非是……
见杨易走神,小男孩再次问道,“你们是什么人?”
杨易回过神来,和蔼道,“吾乃杨易,北方人氏,找你五叔有事商议。”
“杨易?”小男孩若有所思,“这名字好像听过,一时又想不起来!”
杨易笑道,“小朋友,我都告诉你我的名字了,你叫什么名字啊?”
小男孩倒爽快,“姓郑,名森。”
果然就是未来的郑成功。杨易心中五味杂陈,不知自己的到来,会否改变他的命运?自己以后又与他是敌是友?
门子传话,老爷召见,杨易这才结束了与郑森短暂的交流。
宅子的话事人就是郑成功的五叔,郑芝龙的五弟郑之豹。此地可谓是郑家在松江的办事机构,各项与海商有关的事情都由这里决策。而郑森是来松江来游学的。
第215章用银子砸[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