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郎……
农场北部北山山脚下,在丘老爹的陪同下,杨易带着两位商贾打扮的人来到窑厂。农场北边的山区有好些个窑场,有砖窑、石灰窑、水泥窑。而这个窑场是瓷器窑场,一直以来并没有规模生产,而是在研发一款杨易要求的新瓷器。
主持新瓷器研发的是一位叫丁盛的瓷器工匠,原本在景德镇制作青花瓷,后来服役到京师官窑做工,崇祯登基国库入不敷出,瓷器生产限于半停产状态,窑工们生活困顿,丁盛被杨易通过陈胥吏挖到了农场,负责瓷器研发。在这次勋贵们夺田风波中,立场坚定,被杨易任命为瓷窑主管。
杨易让丁盛研制的就是后世鼎鼎有名的骨瓷,杨易只是依稀记得后世骨瓷的大体配方,用动物骨粉烧制而成。正好农场养猪养鸡,有大量骨粉可以利用。骨瓷是杨易暂时缓解农场资金困境一个杀手锏,对配方和研制人员严格保密,并进行了分工,不让一人独知所有配方,同时还在窑场周围安排农场的护卫巡逻。
负责窑场的丁盛,见杨易到来,非常兴奋,“东家,烧成了!”
杨易接过丁盛递来的瓷碗,瓷质细腻通透,彩面润泽光亮,比之普通的瓷器精美许多,也轻便许多,“非常好!”杨易拿起一只红色凤纹碗,兴奋道。解决农场资金困境就靠它了。质量比之后世的差些,也是相当不错了,杨易眉心舒展。
跟着杨易而来的两位商贾眼睛冒光,拿起碗碟仔细端详,连连赞叹不已。作为走南闯北的行商,一眼就能看出它的价值。
丘老爹小心翼翼的拿起瓷器,用衣袖细细摩挲,连声啧啧,“老丁,有你的啊!”
“都是东家的功劳,要是没有东家指点,天下人谁会知道有这样精美的瓷器!”丁盛很激动,追求精美的瓷器是毕生的追求,对东家道,“小的烧过无数瓷器,这是最精美的,定能行销天下……这种瓷器不能像普通瓷器那样拉胚,我们采用模具注浆,工艺比普通瓷器要求更高,尤其是温度火候控制更精细……”
“可否有把握大量生产?”杨易关心产量。
“这种瓷器缩水厉害,必须提前预估好缩水变形,现在我们基本掌握了比例,生产没有问题,但是变形的比例还是很高。”丁盛道。
杨易点点头,“我们这种瓷器走高档路线,也不适合普通百姓家居用。故要在花色,器型上面下功夫”杨易想想,又道,“做成套具,碗、盘、碟、勺、杯等组成一套。这方面你多琢磨下。”
丁盛眼睛一亮,“东家,好主意,小的就按套具来做……我们的瓷器精美剔透,有别于传统瓷器,东家应取个名字。”
杨易想了想,“此种瓷器,细腻通透,犹如翠玉,就取名……玉瓷!”
“好名!”一位商贾抚掌道,“不久之后,玉瓷将名响天下!”
另一位商贾也道,“此物西洋人将趋之若鹜!”不得不说,这位商贾精通海贸,对东西方人的喜好了若指掌。的确,骨瓷乃1794年由英国人研制成功,并成为皇家御用瓷器,西方人甚是喜爱。
听了二位商贾的赞扬,杨易知道融资的事有望了,“玉瓷能否行销天下,还得靠童兄、郑兄提携啊!”
童兄全名童洋,常年往宣府、大同行商,去则精金珠宝、来则盐引茶封,有巨万之资……常袖怀卷册,俨若陶朱,却性儒雅,交游士大夫居多。郑兄郑汝衡,常备车船百余艘,行天下商。
两人都是巨商,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号,龙游商帮。
龙游商帮乃历史上十大商帮之一,源起浙江衢州,兴盛于明清两朝。龙游商帮形成基于血缘地缘关系,却胸襟宽大,能容忍其他商帮之人加入。他们宽容、诚信、勤劳的品性和良好的职业道德为其行商遍天下的根基,龙游商帮,经营灵活、适时,边贸、海贸皆参与。龙游商帮还有个特点,他们不像传统商人将银子投资在土地上,而是更喜欢投资工矿、加工之类产业,如造纸、印刷、书籍、棉布、珠宝之类。
“好说,好说!”童洋连声道,“维霖说杨百户有好生意,不欺也!”
郑汝衡有些遗憾,“可惜程兄受家门偏见不能加入,不然,我们几兄弟定能做更大的生意!”
第146章 玉瓷[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