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141章 农场军(3)[2/2页]

穿越明末成难民 凤凰山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兵们理完发,几辆独轮车推了进来,上面全是服装。这是杨易为他们提供的训练服,很简单,淡青色棉布短袖t恤,青色宽腰大裆薄裤,黑色厚底布鞋。这样的服饰方便训练。明朝士兵训练服没有统一的,一般也是短打为主。
      “换!”侯成一声令下。
      新兵们就这样光溜溜的在校场上换上统一的训练服,排好阵列后,看着还是不错的。目前杨易只想出了训练服,正式的军装还在考虑之中,虽然脑中有后世的很多款式可供选择,但杨易不想太过另类,必须思考一番。
      这一下午就这么过了。
      晚餐时,新兵们还是如上午一般在食堂乱成一团,一队督导员挥着鞭子进来了,“排队,不许拥挤、插队!”
      “吃多少打多少,不许浪费粮食……你你你,把掉在地上的给我吃了!”
      “坐好,不许蹲……吃饭不许走动!”
      ……
      睡觉前,将官们宣布,“亥时四刻(晚上十点)睡觉,卯时一刻(早上六点)起床,起床必须折好被褥……”
      见识了第一天迟到者受到的体罚,新兵们在惶恐中度过了第一夜。
      卯时一刻,鼓声一响,新兵们起床集合,热身跑两里,吃完早餐,在将官们的引导下,做基础的俯卧撑等训练,然后每个人腿上绑上沙袋,背上再背一副沙袋,在督导队的马鞭之下,“奋勇”奔跑,落在后面的还要额外惩罚。
      俯卧撑,引体向上等新式训练方法对他们而言只能算“折磨”,没完没了。午睡后,队列、格斗训练,队列一站就是一两个时辰,甭管刮风下雨。晚餐前,甭管会不会游泳、甭管河水冷不冷,泅水训练。督导队划着船在河上,随时打捞快撑不住的人员。
      半夜还时不时有紧急集合。
      光训练也就罢了,连坐姿,站姿,走路姿势等行为都要严格规范,衣服要求干干净净,被子床铺要整齐等等。完全就是对一个人的彻底改造,改造到连爹妈都不认识。
      头几天的训练闹哄哄的,也有闹情绪的,没有二话,直接当逃兵开除。对于训练中出色的人员,杨易不吝提拔,还有很多职位空着呢!这些举措让留下来的人逐步认识到训练的严肃性,加之丰厚的饷银,足够好的伙食,提拔的激励,新兵们逐渐接受了这样的训练。一段时间后,大家不知不觉的发现自己身体变结实了,体力更好了,反而喜欢上这样的训练。几乎所有新兵来时都是瘦拉吧唧的,一段时间后就一身肌肉。
      高强度的训练消耗着新兵们的精力,一个个精壮的汉子们连思春的时间都没有……
      就这样,每天新兵们喊着口号拉练的场景,成群结队泅水过河成为农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在新兵们逐步加强训练的同时,一则寥寥数语另类的征募公告引爆了农场。
      “征募医疗兵。职责,随军医护;要求,女,细心,大脚,能接受准军事化训练!待遇从优!”杨易真是煞费苦心,为了保障军队的战斗力,不惜挑战世俗的眼光。明确招收人员不限男女。当然了,女人只招募不裹脚的。对人们印象中女人只能相夫教子的观念产生巨大的冲击。
      出征草原时,很多兄弟就是因为救治不及时而牺牲的。杨易对伤亡情况做了调查,因伤感染致死的比直接毙命的要多,只要能有效控制感染就能挽救更多人的性命。杨易虽然不懂医疗,但是控制感染的知识还是知道不少。这也坚定了杨易排除万难组建医护队的决心。
      女人比男人细心,更适合这项工作。
      在整个大明,普通女人其实也从事生产,种地,纺织等等。在江南,就有很多女子进入作坊做工的。就是在农场,女人们也从事洗衣做饭等事务。按理说,征募女工不算稀罕。这份公告之所以引起轰动,是因为杨易以官方的形式发布的,而且是从事他们想象不到的军事方面。还有大明以女人裹脚为美德,为高尚。杨易明显“歧视”裹脚,也有违大明的“传统”。
      公告明确提出,医护兵要跟随军队征战,相当于女兵了,难免让人想起军妓。
      观念的改变何其难也,杨易给出的待遇等同士兵,但是应募者寥寥无几。杨易也很无奈。

第141章 农场军(3)[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