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二一四章 货币陷阱[1/2页]

殷商玄鸟传 搂住油菜花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商业广场发行的购物券是个神奇的东西。
      只是花花绿绿的一张纸,却可以在商业广场里面消费,就和真正的金银一样。
      不过这些东西并不多,只有商业广场会在逢年过节的时候送一些给诸侯使用。
      另外,商业广场也会不定时的开放一些储值活动。
      所谓的储值,就是大家可以拿金银来兑换购物券。
      这个时候是有优惠的,一般会多得百分之二十。
      这个活动一开始大家只是将信将疑的小额兑换,后来发现商业广场绝对认账之后,胆子来了起来,兑换的金额也就越来越大。
      毕竟只要兑换成功,一百块钱能当一百二是钱花,谁不乐意呢?
      而且不仅仅是洛邑的商业广场,其他各地的商店也承认购物券的价值。
      这就很方便了啊,随着商业的发展,金银的价值越来越大,早就已经代替了传统的贝币了。
      当初商店刚开设的时候,有人反其道而行之,拿金银去兑换贝币,最后全砸手里了,差点上吊。
      可是金银价值再大,如今市面上值得购买的东西,几乎都在商店里。
      所以购物券虽然不是货币,却与货币无异了。
      一开始,西周君臣以为这只是东商收拢金银的一种手段,因为根据间谍的密报,东商的盘子越来越大,需要发放的工资也越来越多,金银的使用有些紧张。
      尤其是后来东商还给妇女放产假,生一个孩子放假三年,而孩子的父亲却会因此多得一半工资。
      这使得东商出现了许多生孩子专业户,啥也不干,就搁家生孩子,把生孩子当成了一笔生意。
      另外,东商还施行了义务教育,小孩三岁进幼儿园,费用全免,还提供什么营养套餐,又是一笔巨大的支出。
      一系列措施下来,金银就有些入不敷出了。
      为此,东商做出了一系列的措施,比如去扶桑诸岛大肆挖掘金矿和银矿。另外就是开启了储值服务,大家可以利用手中的金银兑换购物券,不过这个兑换只在洛邑的商业广场小范围实行。
      这个举动并未引起西周的过多反应,他们认为东商此举虽然新奇,却有些狗急跳墙的意思。
      究其原因,还是因为东商滥发福利,养了太多闲人。
      居然有国家出面教授所有的小孩读书,而且还免费。不仅免费,不读还不行,因为这叫什么“义务教育”。
      顾名思义,就是家里的小孩必须到学校去读书,否则的话,其父母就会获罪。
      西周君臣差点被这沙雕措施惊呆了,如果老百姓都去读书,都学聪明了,谁还能供咱们奴役呢?文字,那是神器啊,必须掌握在贵族的手中!
      而现在,东商不仅将文字交给大家,甚至还自己掏钱,甚至还逼迫大家必须学,甚至搞到自己入不敷出……
      大部分的诸侯都认为,东商这样搞下去,迟早会崩溃。
      显而易见啊,诸侯都是读书识字的,自己这些人凑一起,一个个鬼心思比谁都多,整天就勾心斗角想着算计别人,获得更多的利益。
      这就够乱的了,等过了二十年,东商的上百人全都识字,都有文化,那得乱到什么程度啊。
      于是大家就觉得,不如就给东商拱点火吧。
      “义务教育”这么妙的措施,不能让它死掉啊,必须让他施行下去啊。
      你不是缺金银发工资嘛,那我们就给你多送点啊。
      你不是开放储值服务嘛,那我们就给你多储一点啊。
      而且每次储值还会多得20%,这么美的事傻子才不干啊。
      于是,每到储值开放日,大家就带着金银屁颠屁颠地跑去储值。
      由于只有洛邑一个地方在搞,那些远距离的诸侯都非常不满,表示强烈抗议。
      到后来,镐京、燕都、临淄、曲阜等地的商店都开放了储值。
      不过东商还是很稳定,每次开放储值都有限额,不敢卖太多。
      诸侯认为这也很正常,卖的越多亏得越多啊。
      只不过这样一来,每到开放日就很紧张。
      为了兑换的额度大家都能大打出手。
      毕竟只要兑换成功就大赚20%,这谁经得住诱惑啊。
      于是,为了兑换到更多的购物券,诸侯甚至开始向东商施压。
      而东商被逼无奈之下,也只得慢慢开放兑换的额度。
      不过,诸侯根据间谍传来的消息,东商现在已经开始陆续有小孩长大成人,走上了工作岗位。
      而他们从美洲劫掠过来的人口,经过培训之后也开始走上了工作岗位。
      另外,东商正在攻略东南沿海的百越人,将这些人纳入统治之后,也开始发放工资了。
      这样一来,东商需要金银的缺口就越来越大,所以开放储值的规模越来越大也完全是合情合理的。
      慢慢的,随着诸侯兑换的购物券越来越多,购物券的用处也变得越来越大。
      比如诸侯在赏赐下面人的时候,就直接给同等价值的购物券了,这样还能省钱,何乐而不为呢。
      而购物券的价值被肯定之后,就不限于在商场购买东西了。
      在其他场合使用的频率也越来越高,慢慢的大家就开始认定,这就是钱。
      虽然也会有个别人跑出来质疑,这是纸啊。但每每都会被大家嗤之以鼻。
      这是纸吗?这张纸可以买到世界上最有价值的商品。
      于是,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在商场之外的场合使用购物券来交易。
      而诸侯也乐见其成。
      因为经过一段时间的混乱之后,他们瓜分了兑换的名额。
      也就是说,只有诸侯可以用金银去兑换购物券的资格。
      因此,在推广购物券这件事上,诸侯可谓是不遗余力。
      随着购物券进入西周平民百姓的生活,购物券的兑换额度越来越大,诸侯手里的金银都会被兑换得一干二净。
      现在,他们每个人手上都持有着大量的购物券,于是,购物券就成了硬通货,变成了真正的货币。
      ……
      平安邑!
      景如松道:“大王,看来你的计划进行得很成功,那些购物券真的变成钱了,我们现在随便印点纸就可以把他们掏空了吧?”
      胥余摸着下巴上的

第二一四章 货币陷阱[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