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交代数额的越来越大,王胖子终于意识到了问题有一点严重。可是在想回头已经来不及了。在九七年之前,盗窃同样是有上路的。这样的问题可不是开玩笑。
王胖子这样的愚蠢举动,不光坑害了自己,同时也把所有的相关涉案人员推到了一个万劫不复的境地。为最后悲剧性的结尾埋下了隐患。
住在第三铺的那位坐都坐不直的混混姓曲,叫曲新。想一想这心都让人家取跑了还能有好吗!这小子可谓是人如其名,据说在家里喝高了之后,连自己的父母都不放在眼里。
家里人对于曲新没有任何的办法,为了不让他在家里发脾气,只能想尽办法去满足曲新不合理的愿望。即使这样,有的时候仍会换来曲新的恶语相向。父亲母亲为了这个不争气的儿子也算是操碎了心。
曲新的家就在距离县城十几公里的农场,据说父亲还是这家农场的一个小领导。仗着地利之便,曲新和当地的一群小混混,从十几岁开始就不停的来往于市区。逐渐成为了一个彻头彻尾的混混。
这家农场在过去集体经营的时候,曾经是一个很不错的实体。不光种植着大面积的水田,而且还包括很多的其他项目。其中既有像工程队这样的劳作性项目,同时还有生产纸壳板之类的工厂型项目。
这样的大型综合体,相对来说经济条件肯定要比其他的农村地区强很多。好的条件是一把双刃剑,既能带来好一点生活,同样也会造就一批好吃懒做的混混。
在当地,就有这样一群的混混。不时的来往于市区,偷摸打架无所不为。在当地更是经常性的惹是生非。运用各种的方式捞取利益。
整天的无所事事,这群小混混没事就会睁大了眼睛到处寻找机会,看看有没有可以捞取一点利益的项目。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只要持之以恒的寻找,必定会有所发现。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曲新终于发现了一个可以捞取实惠的好事。
这个农场所经营的都是水田,所在的区域靠近于江边。除了水田之外还有一大片面积十分庞大的芦苇塘。春夏之际,茂密的芦苇为野生的鱼儿提供了极佳的生存环境。
由于担心过度的人为活动,会造成芦苇的大量减产。农场方面一直都禁止人员进入芦苇塘当中去打鱼。不过很大程度上也只是做做样子,并没有过于严格的去限制。
有利益肯定不会缺少探索者,每年的春夏时节,都会有很多的人员悄悄在芦苇塘当中下网捕鱼。其中还有不少是农场周边的农村人。
几人经过一番简单的商量,在曲新的一力倡导下,决定对这些外来打鱼的人员来一次全面征收行动。以这样的行动来充实一下干瘪的口袋。
至于这样的行动是否得到了农场方面的许可,那完全可以另当别论。只要把眼前的利益抓到手里就算是成功。
经过一番简单的准备,五个人全都穿上了一身很正式的衣服
第16章 典型的二混子[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