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说,
这袁寒算是说出了绝大多数国军军官对八路军的偏见。
也许,在他们看来,
八路军的人少,装备破烂,人人很穷,战斗力低下。
像楚玄这样的人才,在这里就是浪费时间,浪费资源。
但楚玄闻言,却是笑道:
“袁师长,对于你的观点,我不敢苟同。”
“你说,八路军的人少,装备破烂,绝大多数人多没什么文化,战士们也常常吃不饱饭,所以,他们离了我们这些八路军高层就没什么战斗力?”
“不得不说,你们的这种想法,是充满了对八路军的偏见!”
“今天,我就要和你好好说道说道这些事情……”
袁寒眉头一挑,他还真不信了,说道:
“我说得不对?楚玄兄,愿闻其详!”
楚玄就继续笑道,
“第一,一支部队的战斗力强大与否,不看人数多寡!”
楚玄举例道:
“东汉末年,虎牢关之战,刘备只有数百人,但利用计谋却成功让董卓十万大军狼狈退去!这场战斗,赢的不是足有十万人的董卓大军,而是刘备的数百人而已!在这场战斗中,人数更多的董卓军,反而败了。”
“袁师长,你怎么能说,人数多的部队,面对人数少的部队,肯定就能胜利呢?”
袁寒刚想说话。
楚玄顿了顿继续说道:
“无独有偶,虎牢关之战的十六年后,官渡之战!”
“曹操与袁绍军队对峙,曹军只有数万兵马,而袁绍则有几十万兵马!”
“这场战斗,脍炙人口,袁师长,我问你,最终胜利者又是何人?”
显然,这个时代,基本只要是个识字的,或者是听过话本的,都知道,官渡之战的胜者是曹操!
而楚玄就是继续说道:
“而也正是因为官渡之战,那东汉末年的不起眼的曹操,也才终于崛起,成为那手握汉朝大权的曹丞相的,其事迹,也是流传了足足一千多年!”
“当然,远的不提,不足千年时间的宋朝与金朝当年所打的赤坂之战,也犹在眼前!”
“南宋文天祥,只是率领数千部队防守,就成功击退了近十万的大金军队,同时,歼灭了金军两万余人!”
“袁师长,我问你,这文天祥率部能获得胜利,这是否也是佐证了一支部队的战力强大与否,与人数多寡关系一般?”
而袁寒直接是被楚玄列举的数个例子给干沉默了。
虽然他很想反驳。
但是,
因为这都是华夏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事情。
他就算是想反驳,也反驳出来什么。
至少,楚玄所说的这些,是能够论证一支部队的强悍与否,是和人数多寡没啥关键联系的。
楚玄说完了战力强大与否和人数多寡的关系之后。
他又是笑着说道:
“第二,战斗力强大与否,它也不看装备如何。”
“当然,远的例子,我就不举了。”
“如果装备真的是决定性因素,当初在晋西北大地,我早就带着新一团的兵力,折在十三万人的日伪军的手里了。”
“但这一战结果如何?”
“显而易见,因为我正坐在这里!”
“而除此之外,我八路军作战,哪次装备充足过?但在敌后作战,我八路军也一定经常获得胜利的。”
对此,袁寒更是无法反驳。
因为,正是因为楚玄打出来的这一战,才让他和另外十三名军阀代表,来到了楚玄这里,企图把楚玄招募回去。
楚玄刚才所说的八路军作战的案例,也是事实的。
但袁寒不由苦笑。
因为他觉得,楚玄所列举的例子,都很极端。
但楚玄接着一笑说道:
“所以,以上,一支部队强大与否,与人数多寡、装备好坏虽然有关系,但却并无绝对的关系!袁师长,你可认同?”
袁寒想了想,既然人数多寡和装备好坏,和一支部队的强大与否,都有具体的例子论证。
他当然得承认,一支部队的强悍与否,与人数多寡和装备好坏无‘绝对的关系的。
得到了袁寒的认同,楚玄就继续说道:
“明确了以上两点,那我们再说第三点!”
“谁说没文化,吃不饱饭,就形成不了强大的战力?”
楚玄注视着袁寒的眼睛。
罕见的较真了。
他笑着说道:“秦末陈胜吴广起义,汉末张角黄巾军,元末朱元璋的红巾军,这不都是强大的战力?”
“而且,最厉害的是元末朱元璋,刚开始,他也不过是一个要饭的乞
第180章 争辩![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