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着叶知诚从路中走过,两边难民皆是纷纷退让而去,这与一路上所见的难民有着很大不同,往前那些时候若是见叶知诚路过,便是会有人立马拥上来讨要粮食钱财。
来到城楼之下,江听白上前呼道:“快些打开城门!”
城墙之上守军见状,立马道:“城下何人?”
正当江听白要报上名号之时,叶知城赶忙阻止,随后上前道:“我等是山阴县县府的人,在下是山阴县令,如今山阴县被水淹了,在路上又遇到了山匪被抢了钱财粮食,所以想要来寻求庇护。”
听闻只是县府的人,那守卫也变得漫不经心了起来,随后缓缓放下了两个箩筐。
“你等坐上这个箩筐,我们拉你上来便是。”
江听白不解:“为何要用箩筐?直接开城入内不就行了?”
叶知诚轻笑,随后撇了眼后方的难民。
江听白也是立马会意。
这武安城知府,怕的是难民入内,所以方才用这样的方法。
“多谢两位兵大哥,敢问这城内李知府在何处啊?在下想要亲自登门拜访。”
守卫上下打量了一番叶知诚,年约十六七岁便是成为了县令,倒也是个人物,况且看他之气魄也不像是那小家小户之人,这般作态至少也是富甲公子。
年轻有为之人在这般年纪若是考得个秀才那都是万里挑一,更莫说是一官半令了,如此这般想必也是朝堂之上有人了。
虽对方只是小小县令,但自己也不过一守城侍卫,说话客气些倒也不会少块肉,若是出言不逊惹了不该惹的人,恐怕是要掉脑袋。
“老胡,你带这位大人去知府大人府上。”
那老胡倚着一杆缺了口的刀,有些不耐烦。
“这知府府门在这城中好寻的很,那府门都快比的上城门宽了,让他们自己找去呗。”
年轻些的守卫见状,叹了口气道:“从此去正北方大概十里路便是知府府门了,在下还有职务在身,不能擅离职守,所以只能请大人自行前往了。”
叶知诚摆了摆手,作揖道:“那便谢过了。”
下了城楼,原本以为这城内情况会好很多,但不然,这城内比起外面并好不了多少,屋舍残破,路边饿死者皆有不少。
“晋王,这是怎么回事?这东江之地灾祸也最多不过一月,怎的就变为了如此地步?”
叶知诚眉目紧锁:“这东江原本是山岳国,后来被这东楚纳入了其内,各方皆是东楚城池官员管辖,但这些平民大都是山岳人,所以这朝廷对东江并无太大管辖,便是朝廷派下的巡抚也不愿到这些地方来,近些年倒是有不少官员一窝蜂的往这边跑,看来这苏太皇太后不止是让我来这边剿匪那么简单啊。”
东楚后殿之内,苏青玉翻阅着批改着那堆成了小山一般的文书奏折,这开国不久,便是所有事情都落在了头上,如今倒也是明了了这当掌权者的艰辛。
“启禀太皇太后,晋王送来奏折了。”
苏青玉起身,急忙接过了文书奏折,倒也没有什么长篇大论。
只有着:“东江涝灾,求粮”这几个字。
苏青玉也没多想什么,写下了“没粮”二字便是将奏折重新丢了回去。
“真的是,若是还要朝廷派粮,那让你此番去还有什么意义呢?”
这东江之地,年年涝灾,这当地官员年年向朝廷要钱要粮,像是个无底洞般填不满,为此江天佑还颁布了,东江之地可免五个月赋税的诏令,结果依旧每年都是要钱要粮。
虽是有所怀疑,但这东楚之事过于繁重,总是轮不到其东江事务之上,多次派遣巡抚去视察,回来的奏折皆是国泰民安。
如此每年要钱要粮,倒也不得不怀疑其中有诈。
如今这晋王能力出众,倒也是他一口气将这件事解决了,也算是拔掉这根插在心头的刺。
第92章 东江涝灾[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