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苏武一计不成又生一计,官员惩处老子做不到,但那些为富不仁的地主豪强呢?是不是可以操作一二?
      刘宏想了想道:“大人,虽说左卫道中路的两城十一堡确实在您的管辖范围。”
      “但,您还是那句话,您是游击将军,是武官,只能管理训练军队,负责屯田耕种。”
      “像抓人,抄家这样的事情,是文官负责的。”
      “就算是城中的商人、地主真犯了事,咱们也只有协助的份,没有主审的权力。”
      “所以这一块,咱就别想了。”
      得,这下苏武彻底放弃了,老子想的办法再好有屁用,律法不容许啊。
      “哎,那...若是他们叛国通敌呢?”苏武不死心道。
      刘宏语塞,自己大人的心思还真够专一的,竟然死磕着别人家的田地不放手。
      “叛国通敌,大人倒是可以斩杀了他们,但是其家产田地依然到不了您手中...”
      苏武....
      “大人,咱是不是可以换个思路?”
      思路,啥思路?这地是死的,人是动的。
      没有地,就算是换一百个思路也无济于事。
      苏武对军户分田一事,已经不抱有希望了。
      “大人,咱红土堡现在需要大量的工匠制作军械,也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制作肥料...还有沟渠、水车、打井等等都需要人力...”
      苏武闻声,若有所思:“刘大人,你什么意思,但说无妨。”
      刘宏理了理思绪道:“下官认为,像工匠、肥料制作等都是长久的活计,从事此工作的军户是否可以不分田地。”
      “让他们舍弃耕种之忧,专心工作,这样打造兵器、制作肥料的效率就会提高许多。”
      议事房的众将官都不住点头,这些人有固定长久的伙计干,其收入来源也就有了保障。
      家中就不会饿到,冻到。
      “这还真是个办法!”苏武大喜,自己穿越而来,只想着种田耕地了。
      忘记了明末时期资本主义已经开始萌芽了。
      按照刘宏所说,不仅军械、肥料制作需要固定的人从事,其他各行各业也是如此的。
      像工业革命开始的象征的纺织业,其刚开始就是需要大量熟练的女工从事。
      明朝已经出现了纺织作坊,不过其规模较小,大多都是富商牵头,置办十几台甚至几十台纺车,招募一些女工,制作高级绸缎。
      像下等的棉布、梭布等还停留在小农经济,也就是以家庭为单位零星织布。
      这样的效率不可谓不慢。
      所以自己是不是可以出钱购置上百台,不!数百台纺车,然后招募上千工人,标准化管理,流水线工程、两到三班工人,日夜织布...
      这样,一来可以解决土地不足的问题,二来还会有很大一笔收入...
      简直是一举两得啊!
      王洋对刘宏的建议也是赞不绝口,不过在他眼里这些还不够,就像苏武大人说的,各行各业头都可按照其模式运行。
      到时不从事农业生产的百姓会越来越多,人多了产生的相关物品也就多了。
      这样一来,就可以和先前计划开办的官商相结合,实行生产到销售一条龙服务。
      如此,咱们的成本价会大大降低,在市场上的竞争力也会大大提高。
     

第165章 解决办法2[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