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一百三十五章:赋税现状[1/2页]

我是扶苏 谦虚的鱼肝油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现在还好,帝国刚建立不久,为确保朝廷的税收,帝国对原山东六国采取了抑制做官的策略,为了防范于未然,朝廷派遣能干人才到这些赋税重地为官,但无论怎么做,总会有狡猾的富商和当地豪绅想尽办法偷税漏税,甚至与当地的官吏相勾结,上下其手瞒天过海!
      土地关系虽然没有发生变革,但已经发生了变化,原先的官田—由国家分给百姓的农田,这种土地的税收是寻常土地税收的一倍,因此除了无地农民之外,根本没有人愿意耕种。
      而富商的田产,全部以民田的名义登记,交税极少,但一遇到朝廷减税,这些人却能获得最大的利益。
      甚至有一些富商隐匿田产,将税收负担完全压在无地或少地的农夫身上。
      曹参从典籍上知道,尽管楚国朝廷采取了极多的措施征税,但依旧无法全额征到税款,每年有大量的粮税被搁置下来。
      万般无奈之下,楚国在各地任职的官吏,如果能完成一半就算过关,完成七成就可以升官,如果能完成九成就可以主管钱粮,但至今无人能够做到。
      因此有不少人感叹,楚国虽富裕,但寅吃卯粮,拆了东墙补西墙。但不少老百姓是不知道这么多的,官吏和富商则利用这点,从当地巧取豪夺,榨取钱财,苦的只能是寻常百姓,富的则是这帮有权有势之人。
      对于赋税状况,曾经做过狱卒的曹参心知肚明,他早就想解民于倒悬,好好惩治这些贪官污吏与敲骨吸髓的地方大户。
    &

第一百三十五章:赋税现状[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