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艳答应一声,对旺小山陈二宝说:“你们听见没有,玉兰叫我们过去。”
旺小山说:“那就过去吧,她买更好,我就不用掏钱了,这可是我攒下的私房钱,少花一元是一元。”
说完三个人向对岸走去。新寨水库除了遇到旱灾保证下游农田的灌溉外,平时主要的作用就是养鱼。当初旺小山决定用这个水库来养鱼,是为了解决附近几个大队的社员吃鱼难的问题,压根就没想到它会成为新寨村的一大产业,每年都能为新寨村增加可观的收入。这当然要归功于时代的发展,归功于改革开放搞活经济的政策。原先只是往水库里投放鱼苗,产量仅能满足附近几个大队的需求,到后来村里搞了网箱养鱼,从而在最大限度降低成本的同时成倍的提高了产量,这才使得这里的鱼在四山镇和新同镇的市场站稳了脚跟。
很快三个人到了对岸。这边的市场主要以批发大头鱼为主,当然为了满足附近村民的需求,批发的同时也进行零售。
四山镇除了新寨村这个养鱼场外,在其他村还有另外两个比较大的养鱼场,都是当年旺小山带着大伙建起来的。不过那两个养鱼场后来都被村里承包给了私人,根据销售合同养出来的鱼基本上都销往县城的农产品贸易市场,然后由那里的老板再次批发到各地,甚至批发到邻近的乡镇和县。
因此那两个养鱼场不搞零售,附近的人家想吃鱼一般都会来新寨村买,因为少了转包这个环节,所以新寨村鱼场的零售价要比市场上的零售价便宜不少。
“玉兰嫂子,是小山哥带我们来买鱼的,说晚上就在你们家吃酸汤鱼。还有我们家大阳也来,大姐一家和三姐一家都来。”到了对岸,刘艳对杨玉兰说。
杨玉兰很高兴:“是吗,这么大的事,你们怎么就没人打电话告诉我一声,也好让我提前做点准备。”
旺小山赶忙解释道:“我是打算回家再告诉你的,没想到你也跑这来了。”
二宝说:“姐夫是想先把鱼买回去,然后再告诉你,到时候这么多条鱼交给你,你不用问也知道来的人肯定不少。”
玉兰说:“既然这样还等什么,咱们买鱼去吧。”说完向批发市场走去。旺小山和二宝还有刘艳也跟着进了批发市场。水库两岸的批发市场其实挺简单的,一个宽十来米长数十米的简易大棚,里面是一整排的鱼池,除了大头鱼鲤鱼草鱼外,也还批发其它的鱼类。
三个人跟着杨玉兰从大棚的这头逛到那头,最后在一个较大的鱼池前停了下来。
这个鱼池里的草鱼个头都是挺大的,最小的草鱼怕是也在三斤以上。负责这个鱼池的是一个四十多岁的中年娘们,这娘们名叫罗美甜,长得也挺有模有样的,她是新寨村人,是吴秀芝一个老姐妹的女儿。吴秀芝在新寨村的老姐妹可不少,这几年有两个已经去阎王爷那排队投胎去了,一想到这吴秀芝心里就不好受。这人嘛就是这样,短短几十年,一眨眼就过去了,等你对人生无比留恋的时候,离终点已经不远了。
第809章 每人两条鱼[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