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sp; 刘大娘哭了一阵后,终于把事情对他说了。
原来刘大娘是没有米下锅了,实在没办法了这才从家里出来,打算去女儿家找口饭吃。
事情是这样的。刘大娘家在新寨村大坳屯,距离新寨中心小学也就七公里左右,与大沟村的一个自然屯相邻。她有一儿一女,女儿是老大,刚满十八岁就嫁人了,女婿是大沟村河湾屯人,家里也是姐弟俩。女婿为人挺老实厚道的,也深得刘大娘喜欢,唯一遗憾的就是日子过得紧巴点。
这些年外出打工的人不少,许多姑娘到了外面的花花世界就不想回四山了。毕竟四山再好那也是大山深处的一个镇,属于典型的偏远山区。下面的村屯更偏僻,有些村屯说好听点是世外桃源,说难听点和与世隔绝差不多。现在尽管每一个村屯都通了公路,人们的生活与过去相比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可山旮旯就是山旮旯,这是无法改变的事实。
这就导致了一种现象的出现,那就是越来越多的娘们都嫁到山外去了,山里的男人找老婆越来越难,找媳妇的花费也越来越高。正因为这样,刘大娘的儿子刘永安直到三十岁了才说上个比他小五岁的媳妇。
这就是说刘永安的媳妇嫁给他时已经二十五岁,女人这个岁数在山外来说是正当时,可在山里来说已经是老姑娘了。
由于旺小山一年四季以下乡为主,乡下认识他的人很多,和他很熟的人也不少,刘永安就是其中一个。
刘永安的老婆名叫杨晓莲,这娘们二十五岁才嫁人,并不是因为她不漂亮,而是因为她挺漂亮的,就是选对象选过头了,要不在二十岁以前就已经开枝散叶了。
杨晓莲当初嫁给刘永安时,娘家出了彩礼要得高外,她还有一个条件,那就是婚后和公公婆婆分开过。
为了给儿子娶媳妇,刘大娘和老伴拼死拼活盖了新房,结果就因为儿媳妇的这个要求,老两口在儿子婚后不到三个月就搬回了老屋子,从此过起了相依为命的日子。
就这样老两口单独生活了十多年,虽说粗茶淡饭,倒也落得清静。
五年前刘大娘得了一场病,虽说捡回了一条命,但病好后就再也不能下地干活了,从那时起,她就靠老伴养着。
到了去年春季老伴一病不起,没多久就离她而去。从那时起,刘大娘的生活就限入了困境。
开始的时候每月儿子儿媳还给她三十斤米,还有一包盐两斤油,再加上一点钱,这些每月都给她送到家里。到后来给得越来越少,最后干脆就不给她送到家里来了。
于是刘大娘就自己去儿子家要,可每一次去都被儿媳妇指桑骂槐的骂一顿,到后来干脆就今天拖明天,明天拖后天,她也就因此饱一顿饥一顿起来。
然而令人想不通的是到了这步田地,刘大娘还是以儿子的面子为重,居然没有去找村委会。
现在明摆着儿子儿媳妇是要把她往女儿女婿那边推。就这样刘大娘实在没办法了,就只好去找女儿女婿了。
第740章 儿子的面子[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