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投资,在船上新装了鱼探。
      如今的武陵人号,是壶笼与粘网并重。
      再加上老两口猛上强度,频繁出海。武陵人号的收获也是大幅增长。
      两人的渔民生涯,算是有了个绝佳的开局。
      转眼间一个多月过去,时间到了年末。
      老周和宋雨磨合月余,出海的鱼获收入,加上宋雨网店经营,零星的炮台订单。收入是肉眼可见快速增长。
      这天出海回来,老两口私下一盘点,单月的纯收入,就接近十万块。比起两人开商店的时候,翻了三四个跟头。
      盘点了账目后,夫妻俩总算松了口气。
      两人遇到脏人烂事,无奈远走他乡。在这陌生地界,除了儿子儿媳,那是两眼一抹黑,什么人脉社交一样没有。压力之大可想而知。
      现在粉嘟嘟的票子,银行卡里的数字,都确凿无疑的证明,两人算是平稳落地,成功立足!
      老两口心中高兴,也不忙着去儿子家接女儿。宋雨置办上几个小菜,夫妻对饮起来。
      老周吱儿的干了一盅白酒,满怀感叹道:
      “真是天无绝人之路,早知道出海这么好赚,应该早点来的”
      宋雨又替丈夫斟满,嘴上却无情的揭露:
      “哪有那么好赚,换个人来也得白干两年”
      老周自得一笑,举杯和老婆一碰:
      “嘿嘿,谁叫咱有个好儿子好儿媳呢!”
      夫妻俩心知肚明,但凡换个人来,光是一条钓鱼艇,就得白干几年!
      但有周余和沈青青在,渔船、壶笼、网具等一应高昂成本全免。
      两人仅需支付燃料费用,其余所得就都是纯利。这样的优势有哪个渔民能比?
      毫不夸张的说,有这样的儿子儿媳,两人直接少奋斗三年!
      宋雨嘴角含笑,满意至极道:
      “小余是真有本事,他那个捕蟹地图,简直神了…”
      提起这事,老周也是摸不着头脑。想不通儿子这身本事是咋学来的。只能再饮一杯,赞叹道:
      “他小时候学游泳差点呛死,当时我就给喊停了”
      “没想到有朝一日,这小子还变成浪里白条,渔业专家了…”
      老两口如何感激儿子儿媳不提。
      这段时间里,周余和沈青青也出海两次。
      不过考虑老爹一家的状况,两次出海都没超过七天。
      单次收获都在三十几万,纯利二十多万的样子。比起前几次,倒也还算稳定,并没有下滑太多。
      现在老爹一家走上正轨,两个小家庭的相处模式,也磨合的差不多。
      周余和沈青青便打算跑跑远洋,在过年之前多赚一点。
      老周和宋雨才喝完小酒,便接到儿子的电话。
      得知周余和沈青青要出海,
      夫妻俩当晚便过来接孩子。
      小丫头现在恨不能长在哥嫂家不走。
      宋雨做主置办家当,啥都买了就是不买电视。
      小丫头在家只能看看识字卡,最多看看连环画,能看个动画片就是过年。
      在哥哥家就不同了,超级大电视根本没人看,只要好好的撒个娇,遥控器都是她的。

第375章 两个小家庭[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