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事情明朗的时候,很多人都觉得不可思议。无他,这几个人治下确实是很不错,他们平日里也并没有什么奢侈的举动。
两任上司都为他们做保证,治下的百姓也觉得是有人构陷。后来还是当时的大理寺卿觉察出其中的不妥,亲自向圣上请了旨。
这位大理寺卿不按常理出牌,直接带人将这几人都拿下,并且将他们府中的仆人也全部拿下,一面审问的同时,一面寻找证据。仆人很快就招供了,这几人在家里吃穿都是无比奢华的,每年还多次派人出去为他们寻找各种奢侈的物品。
可是即使有证据也没有办法,这几个人不承认,在他们的宅子里也没有脏物。再加上大理寺卿审问的时候用了刑,许多人都在说这是屈打成招。再加上之前两任上司的施压,当时的皇帝险些就下旨将这几个人释放了。只是皇帝也察觉了其中的不对,到底抵住了压力。
后来大理寺卿跟着一开始举报的人去了第一个被害的富豪家里,听附近的人说曾经听到里面有动静,被当成了鬼屋。大理寺卿当机立断,要人在这里挖掘,终于在两个上司纠结了各自势力要释放这几人的时候,从这片宅子里,挖掘出了财宝。
即使这样,还是没有直接的证据。后来还是被害人中的两家,有的是老仆,有的是家中外出的子嗣,分别只认了自家的信物,这才终于撬开了这几人的嘴。
当时因为这一件事,朝廷动荡许久。最后这几人判凌迟,两任上司也因为失职后又继续包庇,被判贬为平民,子孙三代以内不得入朝为官。而当时牵扯到的人,更是挖出了很多。其中九成的人都一直以为这几人是好官,剩下一成中,一半是察觉不对,却不确定的。
也是因此,当时的寒门学子很长一段时间内,升职特别难,为官也是被查的特别严,些许小错都要被严惩。
其实也不怪当时的朝廷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当时所有案情都明了以后,市井突然有了一些传言。说他们这是劫富济贫,做的是好事,是行侠仗义,应该无罪释放才对。市井百姓不懂其中缘故,只以为是朝廷黑暗,朝局一度不稳。
后来是大理寺卿让人将这几人的事情写成书,专门找了说书人讲,重点在被害的人的凄惨。更是在每一个故事后面加了一些诸如“牺牲你一家老小,为我们治下的百姓减轻一些压力”这样的话语。
一开始,百姓还没有什么感觉,听了三个以后,突然就有人问了,“如果被害的是我们,我们会要求无罪释放吗”?
答案自然是不能!
这个人是大理寺卿安排的。许多当时听到的人说“我们又不是有钱人”,可是当被反驳“有钱难道就该白死吗?”时,却有很多人无话可说。
百姓许多都是之前不知道事情真相的,听了多日说书以后,终于由“劫富济贫应该无罪释放”的态度,变成了“当了婊子还立牌坊”的憎恨态度。
第1452章 悬案[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