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她在强成能。
不多时,萧夕出声了,她的声音甘洌如泉水叮咚,敲打在每一个人的心上,“绿云影里,把明霞织就,千重文绣。紫腻红娇扶不起,好是未开时候。”稍稍一顿,“半怯春寒,半便晴色,养得胭脂透。小亭人静,嫩莺啼破清昼。犹记携手芳阴,一枝斜戴,娇艳波双秀。小语轻怜花总见,争得似花长久。醉浅休归,夜深同睡,明日还相守。免教春去,断肠空叹诗瘦。”
本来准备看好戏的人没了声音,林若水和苏静茹都沉静在了这词的意境之中,不愿走出。
懂诗词的人都知晓,这词写的是海棠,没有华丽堆叠的辞藻,虽非冠冕之作,却也写得清丽秀逸,婉转有致,上阙,首起三句“绿云影里,把明霞织就,千重文绣”,总写海棠花叶之美。连用三个比喻,渲染出红花绿叶交相辉映的秀美景色。
“绿云”喻写其枝叶之密,绿阴之浓,点出千叶海棠枝叶茂盛。“明霞”二字,极喻海棠花红艳亮丽之色。
“文绣”则形容花叶色彩组合之美。前面加上“千重”二字,又描绘出绿叶红花重重叠叠,色彩斑斓的画面。绿云与明霞,既是明暗亮度的对比,还是冷暖色调的对比,实写与虚想结合,构思立意,显出萧夕的匠心独运。
接下去的两句,“紫腻红娇扶不起,好是未开时候”,写海棠花娇嫩慵懒之态。“半怯春寒,半宜晴色,养得胭脂透”三句,细腻地形容出海棠花欲开未开时的朦胧美感:一半因春寒而不肯芳心轻吐,一半因映晴色而展露秀容,羞怯娇嫩,直养得蕾尖红透,艳丽动人。
“小亭人静,嫩莺啼破清昼”两句,笔波一折,一转即收,恰到好处。为下阙另辟词境作好了过渡。下阙由写花转而写人。“犹记携手芳阴,一枝斜戴,娇艳双波秀”,让人眼前好像看到了一位佳人,她鬓边斜插着一枝娇艳欲滴的海棠花,双眸明秀,秋波含情。
当此际,众人完全沉浸在美的追索中,为花的幽姿秀色而陶醉,被萧夕的才华所折服。
就连找茬的宋玉儿都晃了神,但是她时刻记得自己是为了什么才叫萧夕做诗的,眼下的局面不是她想看到的,所以她不假思索的就质疑萧夕。
“我可不相信这样的诗是一个不学无术的人能写出来的,你很有可能是一早准备好的。”
萧夕快要被这样蛮不讲理的人给气乐了,她理了理衣袖,也不与她争辩,只问道“不知宋姑娘又有何见解?”
“公平起见,咱们这次再比一回,就就以茶为题!”
宋玉儿还是不愿意相信萧夕是有真才实学的,她只是一味地以为萧夕是准备好了海棠诗而来,所以她就自己命题。
萧夕不愿多言,只是直接问道,“是你先还是我先?”
宋玉儿哼了一声,不愿甘于人后,就直接作诗了,“外九华英,缄题下玉京。开时微月上,碾处乱泉声。半夜招僧至,孤吟对月烹。碧沉霞脚碎,香泛乳花轻。六腑睡神去,数朝诗思清。月余不敢费,留伴肘书行。”
第1249章 以茶为题[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