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牡丹怨(4)长安绮梦[1/2页]

北宋幽冥录 大宋小道姑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四、长安绮梦)
      公元680年,大唐长安城外,万年县。
      韦莲儿正对着铜镜在梳妆打扮。自己今年已经十六岁了,看着铜镜中的自己豆蔻年华,伶俐可爱,韦莲儿满意地笑了起来。
      这时,韦莲儿的母亲崔氏推门进来,见自己的女儿出落得这般玲珑娇俏,崔氏心里也是颇为欣慰,笑道:“莲儿,昨日你阿爷提的那桩亲事,你可愿意?”
      韦莲儿摇摇头,上前拉着母亲的手道:“阿娘,这些日子,阿爷提的亲事,不是小商户,就是小吏,这让莲儿如何能答应?”
      崔氏知道自己这女儿心气儿高,叹了口气劝道:“我的儿啊,阿娘何尝不愿你能高嫁得享荣华?可是,你阿爷也只不过是这万年县的一名小吏,那长安城中的豪门望族,原不是我们这样的人家能高攀的起的呀!”
      崔氏说完,见女儿不为所动,只是像往常一样静静地守着那株半枯萎的焦骨牡丹,无奈地摇了摇头出门而去了。
      韦莲儿看着眼前的焦骨牡丹,不由得又想起了数年前在长安那场如缥缈幻境般的奇遇,喃喃道:“牡丹花,当然应该开在最繁华的长安城中。”
      长安,那是一个多么令人向往的地方啊!
      十岁那年,上元节。莲儿曾跟着阿爷一起去长安看过花灯。
      那是她第一次来到长安城,当天城中取消宵禁,市坊里人声鼎沸、灯轮夺目,真真是千乘宝莲珠箔卷,万条银烛碧纱笼。
      她紧紧攥着阿爷的衣角,怯生生地打量着周围这些新奇热闹的场面,街上的人越来越多,有人戴着诡状异形的兽面在人群中穿梭,也有许多杂耍艺人在街边百戏娱乐。
      鸣鼓聒天,燎炬照地,月色灯光中,许多美丽的姐姐如仙女一般在花萼楼前踏足而舞、联袂而歌。歌响舞分行,艳色动流光,一时间莲儿竟分不清这里是长安城还是在那天上的宫阙。
      人群中韦莲儿似乎看见了一个比花灯还耀眼的美丽阿姐,她不由得松开了攥着阿爷衣角的手,朝着阿姐的方向慢慢挤了过去。
      也不知走了多久,待莲儿回过神来时,耳边已经听不到人们的喧闹声了,四周一片寂静。
      “齐云楼!那位阿姐刚才就是从这里进去的。”韦莲儿仰起头看着面前这栋临街小楼,内心深处仿佛一直有个声音在召唤。
      于是,她推开了齐云楼的门。
      进去之后,韦莲花看到黄花梨桌旁坐着的正是刚才那位阿姐。她穿着一身白色的齐胸襦裙,衣襟口袖处绣着祥云图案,随云髻里斜插着一根碧玉簪,肌清骨秀,让人心里有一股莫名的安详感。
      此时这位白衣阿姐正在小心侍弄着一盆半枯萎的牡丹花。
      白衣女子转过身来,看了一眼韦莲儿,笑道:“你竟跟到了这里!罢了,这也是你的一段缘法。”
      韦莲儿虽听不大明白这阿姐的话,但是她笑起来比刚才看到的灯轮还温暖,便大着胆子问道:“阿姐,我叫莲儿。你长得可真好看!你是长安人吗?”
      白衣女子闻言笑道:“莲儿,我不是长安人。不过,我在长安城已经住了许久了。”
      “真好!要是我也能像阿姐一样,天天住在这长安城中就好了!”韦莲儿羡慕道。
      看着韦莲儿对长安这般向往,白衣女子问道:“你为何这般喜欢长安?”
      “长安城里,有我大唐的盛世繁华!”韦莲儿眼神中隐隐透露出与她这个年龄不相符的执着与炙热。
      白衣女子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随即摘下了一小朵几近枯萎了的牡丹花苞插到韦莲儿的双髻上道:“姑娘乃大富大贵之人,将来,这大唐的繁华荣耀,姑娘也能尽享。待这牡丹花开之时,便是姑娘心想事成之日。”
      韦莲儿闻言,心中大喜,浑然忘了这个时节怎会有牡丹呢?她摸了摸头上的牡丹,点点头道:“谢谢阿姐,我最喜欢牡丹了!”
      白衣女子挥了挥衣袖,道

牡丹怨(4)长安绮梦[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