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105章 走马赋诗[2/2页]

崇祯:重征天下 饱吹饿唱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而是骑马和孙承宗并辔而行,一起出了通州城,望蓟州进发。
      蓟州距通州二百余里,比京师到通州可远多了。诸路军马又携带了不少粮草和辎重,行军速度一下子慢了不少。偏偏天公不作美,刚出通州城不远,天空又飘起雪花。
      孙承宗掐算着日子,心中暗暗焦急,生怕自己还没赶到山海关,后金军队就先将关口攻破了。
      但他看到护卫朱由检的这五百名戚家军,虽然也以步兵为主,且携带的辎重更多,走起路来却是雄赳赳气昂昂,与其他明军那种叫苦连天、能拖就拖的态度截然不同。
      孙承宗不禁赞道:“不愧是我朝名将戚继光带出来的队伍!若我大明的将士均能如此,何愁建虏不灭!戚千户治军严谨,颇有先祖风范!”
      戚美凤听见孙承宗夸赞,忙谦虚地道:“督师大人谬赞了。先曾祖清剿倭寇,斩首十余万级;后出镇蓟门,使得蒙古人再不敢觊觎中原。末将何德何能,迄今寸功未立,岂敢与先曾祖相提并论?”
      “所谓长江后浪推前浪,青出于蓝胜于蓝,戚千户不必过谦!眼下九边不宁,朝廷正在用人之际,有的是功劳等着你去立!”孙承宗捋着花白的胡子笑道,“戚千户麾下兵马士气如此高昂,可有什么秘诀么?”
      戚美凤恭谨地答道:“军中士气,一靠粮草充足,军械齐备,军饷准时足额发放,如此将士方能无后顾之忧;二靠实战锤炼,胜绩越多,士兵越自信,上阵之时也就越加勇猛。而这第三点,末将以为最为要紧,就是平时反复向士兵言讲,让他们明白自己是为何而战!”
      朱由检听得认真,见戚家军居然懂得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也不禁暗暗称奇。
      孙承宗也眼前一亮,高声问道:“戚家军的将士们,你们是为何而战?”
      五百名戚家军的士卒齐声吼道:“同心协力,救国扶危;上报国家,下安黎庶!”
      “说得好!”孙承宗激动地在马上一拍大腿,“老夫等着看你们在战场上奋勇杀敌!戚千户,戚家军行军之时,可有些军歌以壮声势?”
      “将士们!唱个《满江红》,让督师大人听一听!”戚美凤自豪地道。
      五百名士卒得令,在夹杂着大片雪花的寒风中,一边迈着坚定的步伐向前行进,一边唱起了岳飞的千古名作:“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憾,何时灭!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这雄浑的歌声久久在雪原中飘荡,让人听得热血沸腾。
      一曲唱罢,孙承宗抚掌大笑道:“唱得好!殿下,岳少保这阙《满江红》,您可曾读过?”
      朱由检本来也沉浸在这悲壮的气氛中,闻听此言却老大不高兴。敢情孙承宗还是觉得自己不学无术。在前世,只要是中国人,就连小学生都会背这首词,这老孙头也太把人看扁啦!
      他胸中来气,故意笑道:“督师大人,这首《满江红》好是好,只是如今正值隆冬,哪里来的潇潇细雨?我这里还有一首词,倒与眼前的景致更为契合,督师大人想不想听?”
      孙承宗倒真没想到,这信王朱由检平时言语粗鄙,居然还喜欢附庸风雅,当即忍着笑道:“老夫洗耳恭听!”
      朱由检微微一笑,即于马上吟诵道:“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时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这货将老人家的《沁园春?雪》吟诵完毕,得意洋洋地看着孙承宗。
      哪知孙承宗在马上呆了半晌,突然“扑通”一声,翻身落马!

第105章 走马赋诗[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