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被捕一个月零十天以后,他终于在刘金虎的接应下返回了小虎山。
为此,高兴的杨林还举办了一个小型的欢迎会,大意是庆祝他安全脱离龙潭虎穴,也表彰他在敌人的严刑酷打下没有变节,保持了一个革命者应有的高尚品质。
在这个欢迎会上,最不尴尬,最不自在的人就属张依了,她总觉得杨森的被俘与自己或多或少的有点关系,还好杨森没有出什么大事儿,要不然,她的心里会一直不安的。因此在会上,她主动以茶代酒向杨森祝贺。
在宪兵队里的经历使得杨森整个人的脾气秉性发生了变化,几乎死过一次的他似乎对于许多事情都看淡看轻了,他一改以往看到张依就无法把持的状态,微笑着大大方方地接受她的祝贺,从头到尾说话都很有礼貌,没有再提要和张依处对象的事情。
张依是第一个感受到杨森变化的人,从杨森的眼神中,张依看到了真诚和愧疚,看来这一次在宪兵队的历险真的让杨森发生了改变,变得更加成熟和稳重了。
欢迎会之后,小虎山上的生活一切都恢复了正常,接下来的一个多月里,大家都感觉到副大队长杨森确实改变了许多,他越来越合群了,而且在会上讨论问题时,并不急于发表自己的意见,而是多听少说,从善如流。渐渐的,许多以前不怎么愿意和他接触的队员也开始和他亲近起来,有什么话也愿意和他讲了,更有甚者,有些队员办什么事情直接就去找副大队长杨森解决,连刘金虎和杨林都不知道。
当然,这样的变化是好的,刘金虎和杨林也不在乎这些小事情,反正他也是副大队长,多办些事情,也是分担其他领导的重担嘛。
一晃,距杨森被救回来已经过去将近两个月了,小虎山上又面临了粮食短缺的问题。
这天早上,大队开会,研究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刘金虎提出可以去向胡兴借粮,大家觉得这个办法只能解决一时,但不是长久之计。后事,还是杨森提出来一个办法,那就是派人下山去摸摸敌人的底,看看有没有机会下手去抢粮。
“自从上次我们在居住区劫了那么多粮食,敌人对几处粮仓都加强了戒备,要想再在这方面下手,困难可是不小啊!”杨林摇了摇头,觉得抢粮有难度。
杨森不以为然,他说道:“岭北县及附近的敌人被我们打怕了,确实加强了各处粮仓的防备,可是,其他县并没有这种情况,这就像钓鱼一样,我们可以把线放远一点儿,虽然会费时费力,但是却能以最小的代价收获最大的战果。”
张依听罢想了想,觉得杨森说的有道理,便表示同意他的想法。吴满他们也觉得这个方法可行,偷袭邻县,可以做到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的效果,大家也觉得这个办法可以。
杨森见大家都同意自己的意见,便趁热打铁说出了具体的行动计划。
“西河县是离我们最近的一个县城,把作战地点选在西河县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其一,西河县驻军只有鬼子一个中队和伪军一个不满编的营,敌人的兵力分防各地,很分散,便于我们个个击破。其二,从距离上讲,西河县离我们小虎山最近,交通上可以陆路也可以水路,如果走水路,我们有四分之一的路程是坐船的,这样是非常方便运输战利品的。其三,我们大队长的结拜大哥胡兴就在西河县,在那里行动,可以得到他们的有力支援,毕竟他们地面熟。”
刘金虎点了点头,最后拍板决定,就在西河县打一仗。
第313章 顺利的营救(下)[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