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在文治上面动上一些手脚。小的手脚自然是不用在意,但是大的手脚却是令人不得不去在意。如韩礼迁凉州之民入中原,实行九品中正制。杜周打破常规,推行科举,虽然为后来的李灵做了嫁衣,但是也催生了了半个鲜花着锦,烈火烹油的盛世王朝。
而如今,李信又推行的这些。
却是,不得不令人深思,这些可能会造成的后果究竟是什么?
一个新生的王朝吗?还是一颗划过天际的璀璨流星呢?无论是哪一个,都是让人感到心旌神摇。
最起码,对于他们这些已经与乞活军的命运寄托在一起的人心中,早就已经被这些东西紧紧的关系住了!
……
李信的目标在哪里,他们不清楚,但是他们却是可以清晰的感觉到一件事,李信的目的地所在,并不是他现在所在的地点。当然,也不可能会是眼前这里。
虽然在开封的诸公可能不清楚,当然,就算是他们知道了,估计也会笑着问上一句,“一群泥腿子的野望能有多少?莫非就是每日挑着金扁担挑水……”等等诸如此类的话语,
倒不是他们迟钝,也不是他们太过愚笨,而是和李信相比,他们这些承平久已的盛世英杰们,总要慢上一个节拍。这也是后世的时候,一旦到了王朝末世,看似强大的王国军队,轻而易举的就会被新兴的弱小势力吊打。
不是他们不强,不是他们没有抵抗的能力。而是,足够臃肿的体制拖累了他们的反应速度,致使本该强大至极的王国,变得不堪一击。
仅此而已!
虽然说听着就像是一个可笑的绕口令一般,但是如果亲眼看到了之后,多半也就只剩下不知所措与哭笑不得了!最起码,耶律延禧在和完颜阿骨打干仗的时候,心中多半就是如此!
这些年,在武监之中他们也是稍微的明白了一些乞活军的构造之类。如:官制,军制,之类的东西,云云。
然后,他们就发现了一个了不得的东西!
乞活军的官制与军制与大赵的军制官制,完全就是两个不同的东西。这个问题看上去不是什么大问题,只是一个几乎可以忽略的问题,但是这个问题背后所掩盖的意义却是比他本身还要重要得多!
制度,是一个势力必须的东西,只有一个合格的,行之有效的制度,才可以保证势力的延续。没有例外!如:汉承秦制,虞承魏制……
便是本朝,在一先的时候,效仿的也是前朝的制度。但是在乞活军之中,这一切却好像是成了例外一般。乞活军的制度与大赵的制度虽然不能说是南辕北辙,但是也是大相径庭。从军制到官制,相同的估计也就只有一个“将军”的称呼了!
那么,如此一来,问题就来了!
日后大赵暗自招降乞活军的心腹将领的时候,应该是怎么算呢?
连官职都是不同的两个势力,从一开始就存在着极为巨大的误差。甚至可以说,当李信将这些制度改成现在这个模样的时候,就已经亲手掩埋上了投降的道路……
第271章 031 所谓“野望”[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