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的谈论进行了很长的时间,决定了要成立大清国第一银行,简称“第一银行”,总部建立在北京,有伍绍荣来担任第一银行的总行长兼两广第一银行临时负责人;还决定成立交子务,但由于名字不太好听被闵宁改为称为“大清国铸币院”,简称“铸币院”,同时任命魏源为铸币院院长,奕山、林则徐为副院长,伍秉鉴为两广铸币厅副厅长来具体处理两广地区的业务。
在伍绍荣的建议下,朝廷要建立“天子一号”银行,在各省各州府各县都要建立第一银行分行,伍秉鉴想使纸钱真正可以流通起来,让百姓、商人、官府都认可它并使用它,让它去取代一些富商发行的九省通兑的银票来完成他自己的梦想。
对于这个梦想,他已经想了好久,也想去做了好久,但都没有机会给他,好在上天给了他这个机会,被闵宁任命为了总行长来负责全权处理银行事务,他已是心思若狂,激动万分,他就想一门心思地把这个事情干好,干得漂漂亮亮,不为钱,只为梦想。
关于成立铸币院和第一银行的事情,闵宁连着七天召见他们,不断的商讨怎么建立铸币院和第一银行的事情,制定了一系列的法令和准则。
首先在法令上明确指出了铸币院及下属各分局和大清国第一银行及下属各分行等机构是朝廷的直属机构,任何地方不得干预和干扰,各地督府县、驻军八旗及绿营等还要给予保护和支持。
其次是对铸币院做了规定。规定铸币院有四大权利:一是铸币院独家印制纸币,其他一切官衙、商人、个人等都无权印制纸币;二是铸币院以及各地铸币局以国库和税收为担保,承诺永久性无条件可用纸币兑换金银,亦可用金银兑换纸币;三是铸币院可以管理、审查大清国第一银行及各地分行,各地铸币局同样具有管理、审查当地各分行的职责和义务;四是官方公布金银铜的兑换比例。又规定了铸币院总院设在北京,设院长一职为正二品;在各省设立铸币厅,设厅长一职为正三品,暂时任命各省布政使为代理厅长;在各府设立铸币局,设局长一职为正五品;在各县设立铸币处,设处长一职为正八品。还规定了铸币院印制的纸币面值是一文、五文、十文、五十文、一百文;一两、五两、十两、五十两、一百两。
铸币院首次印制的纸币总面值是一万万两,这是因为朝廷将要拿出真实的白银一万万两做担保,所以首次印制的纸币面值总额也为一万万两,实现一比一等值兑换。
其实清朝的国库并没有钱,这一亿两白银闵宁是拿不出来的,但闵宁有自己的打算。他打算把邓廷桢
第41章 筹办银行3[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