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过得很快,转眼间就来到了腊月。在通州大营训练的新一师也已经训练了三个半月一百余天了,现在的新一师早已经发生了翻天腹地的变化。先不说军事素养提高了多少,就单单看他们住的寝室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被子被叠成了豆腐块,大通铺上的床单也铺的很平整,鞋子也被摆放的整整齐齐,就连使用的毛巾也被挂放的很整齐,和清军的其他军营相比,那简直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呀!
再说他们的军事素养,那更是不可同日而语了。他们现在列队是横成一条线,竖着也成一条线,就是斜着看也是一条线。他们不光是站的齐整,练动作也都很一致,比如立正、稍息、敬礼、齐步走、跑步走什么的都能做到整齐划一了。对了,关于新军敬礼一事,闵宁也是想了很久的。传统的敬礼模式是单膝跪地磕头敬礼,他不想沿用这种传统方式了。他感觉这种敬礼方式极不平等,也不简单实用,还不帅气潇洒。他想改用现代式的敬礼方式,但又怕朝中一些老顽固不接受,不接受这种几乎平等的敬礼方式。所以思前想后考虑了很久,最终终于从实战的角度出发,还是下定了决心采用和现代军人一样斜向上45度指向太阳穴的方式敬礼,并把它明确地写在了训练大纲中。
再说说他们现在的训练,已经能分成红蓝双方进行攻防对抗了。他们经常把部队拉到陌生的环境,分成红蓝两方对抗。红方是防守方,主要任务是寻找有利地形,建立临时指挥部,就地构筑防御工事来阻止蓝方的进攻。而蓝方的主要任务就是不惜一切代价拿下前方阵地。当然,蓝方是模拟的英军,在武器和人员的配备上占用绝对优势,还给他们专门配备了炮营。这个炮营可不是摆设装装样子而已,他们在对抗赛中是真的会开炮轰击的,一点也不弄虚作假,因为这也是训练大纲的明确要求。
为什么会让大炮直接实弹射击开火呢?因为猫耳洞。猫耳洞指在沟壕、土坡的侧壁掏一个可以栖身的洞。洞口应开设在土质好的阳坡、背风处,尽量避开阴坡、风口。猫耳洞的防炮防寒效果非常好,是老一代革命前辈们在实战中总结的保命法宝。因为在抗日战争中、解放战争中、抗美援朝战争中、对越自卫反击战中都收到了很好地实战效果,所以闵宁把挖掘猫耳洞也写进了训练大纲,同时还提出了用实弹炮火检验的设想。故此就有了实弹开炮的这种训练模式。
由于近期经常搞这种红蓝对抗赛,所以大多数人都学会了在战壕里侧壁上挖猫耳洞的方式来躲避炮轰。在最初的实弹炮轰中许多人还没有意识到这方面的严重性,随着几次炮轰后不断的有人被炸死炸伤,他们自己就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在以后的对抗中,他们在对待炮轰的态度上和挖掘猫耳洞的速度上都有了很大的提高。还真是应了那一句话:如果想要一个人真正的跑得快,那就放一条恶犬在后面追她吧!
这边是在进行着紧张而残酷的训练,而另一边的虎门却不太平了。
道光二十年腊月十五(1841年1月7日)清晨,英军为了给琦善一点颜色,给朝廷一点颜色,为了开新埠占香岛,开始发动了虎门大战。
虎门的门户是沙角和大角两个炮台分别守在入海口的两侧。英军派伽略普号、海阿新号、拉恩号对着沙角炮台就是正面轰击,很快就吸引了周围的守军前去增援;随后英军的武装轮船4艘拖带小船运送登陆部队1500余人就直奔着炮台侧后方约4公里的穿鼻湾杀去。
装备强大火力的英军登陆部队很快就攻占了第一道横向山岭,炮兵很快就构筑了炮兵阵地,三门野战炮同时向清军山上的临时军营炮击,防守的清军虽然用炮火进行了还击,但还是无法抵御英军的炮火,该军营不一会儿就陷落了。运送登陆部队的舰船再次机动,选择了有利地形,配合着登陆军的进攻,进行了炮火压制。
此时,沙角炮台正面的四艘英舰正在吐着火舌,英军登陆部队在攻克清军军营之后就继续向沙角炮台攻去,在前后夹击下,炮台的清军很快就被打得抬不起头来,在凶猛炮火下很快就死伤过半,作鸟兽散了。
就在沙角炮台打得热火朝天的时候,大角炮台的情况也不容乐观。英军派遣了萨马兰号、都鲁壹号、哥伦拜恩号、摩底士底号对大角炮台进行了正面炮击,炮台很快就被打垮了,留守炮台的清军被打的也是无处藏身,也无心作战了,纷纷向后山溃败而去。
仗打到这里基本就要结束了。此时,英军又派出了所配属的小船向晏臣湾的水师船和雇船发起了进攻,把清军打的落花流水,击溃了清军战船11艘,又缴获了清军大小炮火82门。
“报——,关将军,大角、沙角炮台失守,副将陈连升战死了。”一个灰头土脸的刚从战场上下来的士兵说。
“什么?失手了??陈副将也死了!”听到此消息的关天培猛地从椅子上站起来,又痴痴地坐了回去。
虎门的三道防线是关天培一手设计的,他在英夷攻打定海之后就已经对虎门进行了增防,增加了火炮的数量,也增加了防守的人数,就是这样,还是被英夷轻而易举的就给拿下了,他不相信英夷这么
第15章 虎门危机[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