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能延续千百年的传统,其中自然有他的道理,至少不会有什么坏处,遵循就对了。
看着闺女把第二挂鞭炮点了,又在单元前小路的另一边炸出满地红花,早上惊鬼怪这两千来人。
刚开始还只是小孩子们玩点花炮,到了十一点四十多,有些猴急的就憋不住了。
也不知道是谁,先点了一挂鞭,后面马上就有人跟着来,二踢脚、礼花弹嗖嗖往天上蹿。
项?看看时间,到差两分零点,拿出根烟来点上递过去:“闺女,先点一组二踢脚看看效果,当心别磕了脚。”
下午拜年的一路上,闺女就在缠着她爹不停地问,晚上的礼花到底怎么个好看法。
现在终于到了正经放的时候,闻言高兴地接过烟:“放心,我机灵着呢,大家都闪开点啊。”
蹦蹦跳跳地绕开摆好的大礼花,找到一组靠边上的二踢脚,蹲下小心翼翼点了捻子,起身迈腿就往回跑。
嗵……,嗖……,嘭……,闺女刚回到她爹身边,第一根二踢脚也炸起升天。
声音响亮,飞行稳定,上升至数十米后,炸开闪出一个金黄色的“福”字。
接着就是福、禄、寿、禧四个字样轮番闪现,颜色各有不同,连字体都分了宋、楷、行、隶、草五种。
过程当中,零点早就到了,但也没有谁专门掐着表倒计时,或者齐声大喊“过年好”。
在华夏人民淳朴的的意识中,天亮之后才算新一年,很少有人会搞春晚零点数时那套把戏。
华夏节日就是华夏节日,你真要数倒计时,也应该在十一点,子时才是严格意义上一天的开始。
当然就通城大桥燃放点来说,现场还有另一个原因,这一组二踢脚太吸引人了,几乎全场都在关注。
其实早在一家人搬腾、摆放炮仗的时候,就引起了不少人的注意,实在是有些太多太大。
到了第一根二踢脚正式点燃上天,就不再仅仅是关注了,好多人都开始欢呼、尖叫起来。
一百根一组的二踢脚放完,项?看看身边跃跃欲试的闺女,又点了根烟递给她:“从左边拐角上开始点,当心脚下。”
“嘿嘿,您就瞧好了吧,也不看看我是谁闺女!”闺女接过烟,风也似地跑过去。
项?看着闺女的身影,嘴角微微翘起,这个笑有点像尚囡囡,但又不完全一样。
微笑是项?对闺女表示满意,项家对长辈的称呼有传统,十八岁以后就要用第二人称的敬称“您”了。
闺女的农历生日在三月初四,也就是说,再过三个月又三天,她对家里所有长辈都要称“您”,包括只比她大六岁的贝珍妮和丽雅。
提前开始让自己养成习惯,避免到时候忽略出错,这份用心和谨慎,的确是非常好的品质。
不过想起这件事,项?也有点发愁,培养组年龄最小的叶语希只比闺女大两岁,年龄跨度越来越小了
这也是为什么闺女当初说,希望她爹别找比她小的女朋友的原因,就怕到时候很难开口称呼这个“您”字。
念头在项?脑子里一闪而过,闺女也很快点着炮捻跑了回来,把烟递给她爹嘴边。
全套48组礼花,是可以通过备用捻子连在一起的,点着其中一组,后面就会跟着次第燃放。
第一组礼花开始起飞,先是传统的开花弹24响,非要说区别的话,也就大点、亮点。
两组常规礼花过后,接着是一组牡丹图案的,在天上炸开后面积特别大,花瓣造型整齐,朵朵排列有序,就像一幅闪光的《富贵图》。
再接着的三组,又是长城图案、龙凤图案、双虎图案,全都跟华夏传统相关。
这边礼花一上天,燃放点很多人都不招呼自己的炮了,纷纷围过来,或原地抬头欣赏。
然后,精彩的一幕开始上演,带着锣鼓和舞狮图案的“普天同庆”,带着麦穗和瓜果图案的“五谷丰登”……
什么六畜兴旺、万事如意、国泰民安、百业回春,挨个儿出现在天空,最后的锦绣中华、虎虎生风后,又是六组无文字的图案礼花收尾。
整个燃放过程,闺女都抱着她爹的胳膊兴奋地大喊:“呀……,爸,这个也太好看了……,这个胖娃娃的造型好可爱……,爸你看,那个蝙蝠翅膀还会动呢……”
大呼小叫的也不只是闺女,家里的女人们,现场的其他爆竹爱好者,以及通江两岸能够看到这个场面的,只要看到了,起码会有些激动。
大家都是在相对压抑的情绪中熬了两年,能在除夕夜晚看到这些带着吉祥喜庆,和美好寓意的文字、图案,心里总归能舒服一点。
就连一向反对铺张的老爹,也没有责备项?“乱花钱”的行为,还给出了不错的评价:“这个弄得好,心思算是用在正经地方了。
525——烟花[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