脖子上好好待着,就让你的手下们乖乖地把手里的兵器都放下,举手投降。”
沈瑞芝几乎是毫不犹豫就答应了,他带着哭腔喊道:“快放下武器!我命令你们都立刻放下武器,举手投降!”
就这样,安京城的保卫战赢得了胜利!
而这场以少胜多的战争也最终会被史官们记载入史册当中,并且给予相当高的评价。
而另一边的沈于郡的战场上,离国的士兵们在王启的带领下和敌人浴血奋战,最终也将昆国人击退回了北郡。对方的主将贺兰轩也被王启射中了左眼,虽然捡回了一条性命,但是从此以后却成为了“独眼龙”。
消息传回昆国境内,全国人民一片哗然!
这原本是一场势在必得的侵略战争,皇帝甚至还许诺大家等云国的土地到手了之后允许一部分人搬迁到云国的土地上居住,而那里原本住着的云国人自然而然就成为了昆国人的奴隶。
大军出发的时候,昆国人的脸上全部洋溢着幸福的笑容,眼睛里面充满了期盼的眼神,仿佛这一次的出征不是去打仗,而只是去驻军而已。
谁能料到是这样的结局?
十万大军一半人的人战死沙场,另一半则几乎都被俘虏了起来,竟是所剩无几。
昆国富丽堂皇的宫殿之内,砸碎的花瓶洒落了一地,宦官宫女们全部低垂着脑袋站在角落里面瑟瑟发抖不敢多说一个字。
雍容华贵的皇后踏进了宫殿之内。尽管宫殿里面一片狼藉,整个帝国也刚刚深受重创,但是这位昆国上下最尊贵的妇人却是一脸的沉着冷静。她一步一步地避开了地上散落的碎片,走到了皇帝的身边,屈身一福,柔声说道:“臣妾给皇上请安。”
年轻皇帝低垂着头,并没有理睬皇后。
皇后取过身边侍女木盘上的一碗热腾腾的粥,一边用勺子舀粥散着热气儿一边心疼地说道:“皇上,再怎么生气也得吃饭,可别再把身子给弄坏了。”
皇帝听完这话后总算是抬起了头来。原本意气风发的脸现在却是一片憔悴,下巴处竟已是长出青青的一层胡渣来。
她比他长了三岁,一直以来对于他总是有几分如同姐姐般的疼惜。皇后微微地叹了口气,转身把粥又放回了侍女的木盘上,随后便轻柔地把皇上的半个身子揽入了怀中,轻轻地抚摸着他的后背。
年轻皇帝仿佛是找到了港湾一般,轻声呢喃道:“怎么会这样?”
皇后又是轻轻的一声叹息:“皇上,胜败乃兵家常事,您也不应该过于苛责自己。”
皇帝失神地望着远方,双眼没有聚焦之处,像是在倾诉,又像是在自言自语:“父皇临走前把云国这个任务交给了朕。其实,他已经为朕铺好了所有的路,眼下只是临门一脚的事情。朕却连这么简单的事情都没办好。难不成真的就像胡玉仁说的那样,朕只是一个急于夺权的黄毛小子吗?昆国的国运难不成到朕这里就开始衰败了吗?”
“皇上,您别疑心自己个儿。胡玉仁不过是一个逆贼而已,他嘴里胡诌的都是叛乱之言。您是堂堂天子,他一个乱臣贼子又何来资格说您?!”皇后一边愤愤不平地说道,一边用手抚摸着皇帝的背脊,就像是母亲正在安抚自己的孩子一般。
他们两说的一年多前先帝驾崩时发生的一件往事。
先帝膝下共有十个儿子。但是最接近继承者位置的只有大皇子和二皇子。自古以来,帝王之家便是奉行嫡长子继承制度。大皇子作为嫡长子,继承皇位本该是无可厚非之事。但是,这位大皇子的性子就和他的母亲孝仁皇后一般——善良敦厚。
这样的性子让大皇子成为白管口中的君子,百官们对他的风评自然是极佳的。但是这样的性子同时也成为了他的弱点,他弱于勾心斗角,对弄权之术更是嗤之以鼻。
人世险恶,普通百姓之间为了邻里之间的几寸土地尚会争个你死我活,更何况生在帝王之家,面对的是皇位这样天下仅此一块的大肥肉呢?
民间有一段野史流传颇广:相传先帝病危之时,二皇子也就是当今圣上,他的母亲端妃心中已经存了一副毒算盘,只等着先帝驾崩之时拿出来拨一拨。后来果真等到先帝驾崩之时,她便果决地毒死了皇后母子,并且串通权臣沈炳生一同篡改了先帝的遗诏,改长立幼。
胡玉仁本就是名门之后,从小便受尽了儒家正统思想的熏陶,眼里哪里能容得下这样的事情?
先帝贴身大总管太监满怀悲戚地念完遗诏后,胡玉仁第一个站出来质疑这份遗诏的真实性。只不过他刚要为大皇子辩护的时候,一个噩耗也同时传进了众人的耳朵里:皇后和大皇子悲痛欲绝,服毒自杀,随着先帝一同去了。
第六十六章 战败[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