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16章 杨非[1/2页]

2.24米的天际 行知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隔着大玻璃窗,朝阳正在缓缓地升起。
      金色的阳光,把停机坪上原本乳白色涂装的几架大大小小的客机,都染上了绚烂的色彩。
      杨非坐在登机口旁边的长凳上,凝望着窗外的阳光、飞机,一时之间出了神。
      在听说中国排协安排中国女排二队顶替未能来华的巴西女排出战这一届中国国际女排邀请赛时,杨非第一时间把自己从北京飞甬城的机票改签到了前一天早上最早的一班。
      他不知道,他这么做是出于冲动,还是别的什么原因。
      作为与中国排协有着紧密合作关系的《排球月刊》的首席记者,杨非从事排球新闻报道已经整整十年了,他很熟悉这项国内最传统的女排邀请赛,甚至还曾为赛事作过新闻官。
      从工作的角度出发,杨非只需要在比赛开始前一天的中午——赛前新闻发布会一般都会在比赛前一天的下午举行——抵达比赛地就可以了。但是,这一次,杨非竟然选择了提前两天前往比赛的举办地甬东港。
      他很想见一个人。但是,想象着即将到来的这次见面,他又说不出来地忐忑。
      坐在首都机场的候机楼里,杨非已经数不清这一大早自己已经这是第几次唤醒了手中那部手机的屏幕。寥寥几条手机短信中,五年前的那一条短信他却始终保留着。
      无论怎样,感谢这几年和你在一起时,你给我的照顾。飞机就要起飞了,再见吧。
      这五年来,杨非换了一部又一部手机,从按键的功能机,到大屏的智能机。但是,存在他sim卡里的这唯一一条短信,他始终没有删除。偶尔,他会把它翻出来看一看,更偶尔,喝得酩酊大醉的时候,他会大着胆子给发来这条短信的号码拨上一通电话,可电话里传来的,始终是“您所拨打的用户已停机”。
      和这条短信一样让杨非忘不了的,是五年前就在这个机场发生的一切。
      当他拼了命地赶到首都机场的三号航站楼,在海关通道外看到那个熟悉的背影之后,他大声喊着她的名字,但她却并没有回头。
      随即,她的背影消失在海关通道的尽头。
      五年前,魏心荻就这么走了。
      杨非没有想过,五年之后她会回来。也没有想过,再次见到魏心荻的时候,他应该说些什么。
      说‘我错了?杨非想着,五年前,真的是我错了吗?
      他笑了,笑容中满是苦涩。
      五年前的那个夏天,一切都发生了改变。
      ……
      两个人交往已经有两年多时间了,这两年多来,魏心荻是中国女排的明星球员,杨非是年轻气盛的排球记者,在排球圈里,他们也是被很多人羡慕的一对小情侣。平日里,杨非写了很多精彩的女排报道,魏心荻自然也是他笔下最重要的女主角。
      那时候,杨非知道了从中国女排退下来之后颇为心灰意冷的魏心荻做出了要去美国上学的决定。虽说杨非心里也对未来几年里两个人可能不得不通过电话、电子邮件等方式展开一段“异地恋”而感到一些迷茫,但非常疼爱魏心荻的他,还是无条件地支持了魏心荻的决定。
      在魏心荻从润州老家再度返回北京,准备启程赴美之前的某一天,杨非前往魏心荻的宿舍,准备帮她收拾打理最后还留在北京的几件行李。
      可是一进门,杨非就发现魏心荻的心情非常的差。
      “这个东西不要带了,那边有……”
      “你把它这么硬塞进行李箱,是不对的……”
      杨非发觉,无论他今天做什么,在魏心荻看来,都是错的。
      一开始,杨非只是以为,分别在即,魏心荻难免会有些不开心。
      “怎么了,心荻?”杨非放下手中的东西,半开玩笑地轻声问她,“你今天怎么看我那么不顺眼啊。要不要让你打打,出出气啊?”
      魏心荻沉默不语了,一屁股坐在床边。
      杨非觉得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他站在那儿,看了看四周的屋子里。只见,一本最新一期的《排球月刊》被扔在屋子一角的垃圾桶里。
      杨非一下子就明白了。
      他故意轻松地笑着,把那本杂志从垃圾桶里捡了起来,掸了掸上面并不存在的灰尘,对魏心荻说:“最新的一起杂志啊,你怎么把它扔了?”
      魏心荻点了点头。
      “那篇文章……”杨非准备解释。
      可他刚开了口,却被魏心荻抢先质问道:“杨非,你为什么要写那样一篇文章?”
      “那篇文章,是我的一贯观点啊。”杨非苦笑着,说道。
      “那篇文章”,指的是这一期杂志中一篇题为《中国女排严抓管理出效果》的深度报道。在这篇深度报道里,杨非细致地描写到了徐振光为首的中国女排教练组是如何通过严格的管理,让运动员们严守队规队纪,让队员们保质保量完成艰苦的训练,并在随后的中国国际女排邀请赛中连胜三场的这么一段事情。
      虽然文章中并没有提及魏心荻的名字,也避去了魏心荻离开中国女排的事情,但任何一个熟悉中国女排的人,难免会从文章的内容中很容易地联想到,中国女排在这次封闭集训中,发生了某位“老队员”不按照教练员的要求完成训练,在训练场上“罢课”,最终离队的事情。
      “杨非,当时事情究竟是怎么样的情形,别人不清楚,你还不清楚吗?我的伤究竟能不能坚持训练,徐振光、陈家祥他们不知道,你还不知道吗?”魏心荻大声地问着杨非,眼中满是委屈之极的神情。
      看着魏心荻的伤心难过的样子,杨非很心疼,他轻轻叹了口气,挨着魏心荻坐下来。
      “心荻,你听我说……”杨非解释道,“就像你说的,你的那些伤痛,我知道得最清楚,也感同身受。每天想着你拖着积水的膝盖去训练场打拼,我怎么会不心疼呢?但是,就像以前我们聊过的那样,你对徐指导的训练理念有不同的看法,我理解。可是毕竟徐指导和他之前那么多的教练员正是通过这样的艰苦训练,带领队员们取得了成功。况且,我也始终觉得,你作为队长,还是不应该当着那么多年轻队友的面,在训练还没有结束的时候就从训练场离开。你的举动挑战了徐指导的训练权威,也会让队里的年轻队员们产生思想上的波动。毕竟,中国女排是一个有着严格队规队纪的球队,你的做法难免对队伍产生一些影响……”
      “那你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就没想过会对我产生什么影响吗?”魏心荻又问道。
      “我……”杨非无言以对。
      其实,杨非在动笔写这篇文章之前,也想过它难免会造成人们从文章本身联想到魏心荻离队事件的效果。
      不过,这一篇文章从立场和观点上也并没有任何问题。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篇文章对于中国排协进一步做好中国女排的管理工作和年轻队员们的思想教育工作也起到了很好的帮助效果。
      以大局为重的杨非知道,自己应该在这种时候,尽力配合好中国女排的工作,让自己的立场和队伍保持一致。不过杨非也转念一想,这篇文章发表过后,起码可以让陈家祥、徐振光尽快消消气。慢慢地,他再在他们面前替魏心荻多做一些解释,甚至找机会替她道个歉,或许能够帮着这几个人解开他们之间因训练理念上的误会,所结下的心结。
      可是,杨非自己还不知道,魏心荻和他之间因为讨论带伤训练,进而讨论“罢课”的事情,所带来的心结,又该怎么样能够解开呢?事到如今,那心结因为这一篇文章而越拧越紧。
      “我明白,从一开始你就觉得我做的所有事情都是错的。你觉得我应该咬牙坚持下去,觉得我不应该那么早的放弃,觉得我用那种方式离开,本身就不对!”魏心荻大声说道。
      杨非知道,魏心荻的情绪很激动,自己现在解释什么都没什么用了,他伸出手,想抱一抱身边的魏心荻,魏心荻却缩了缩身子。
      “杨非,你不要碰我!”魏心荻冷冷地说,“我从来没有想过,那个口口声声说心疼我,

第16章 杨非[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