芗城,女排训练基地的训练馆中。
穿着一身胸口绣有五星红旗的深蓝色国家队训练服的老帅,手背在身后,面容凝重地看着正在训练场上挥汗如雨的队员们。
徐振光,中国女排主教练。还有三个月,就是他的57岁生日了。即便每日忙于训练,而无暇顾及的发型有些蓬乱,发色有些花白,瘦削的脸庞上,皮肤也有些松弛,但只要徐振光站在训练场边,他的目光始终如君临草原的狮子一般威严,如瞄准猎物的猎豹那样全神贯注。
他的手中,一只红色的塑料哨子已经被搓捻得发亮。拴在哨尾的那条长长的红色尼龙绳子,也已经由于经年累月地频繁从脖子上摘下、带上,而被磨得有些陈旧。但他始终舍不得换掉这只哨子。
从接过中国女排教练的这几年时光里,已过不惑之年的徐振光正是吹着这支哨子,催促着他的队员们从距离巅峰一步之遥的地方拾起信心,争分夺秒、不断奋进,最终得以再一次攀登上了世界之巅——奥运会女排比赛的最高领奖台。
别人都说,他是中国女排中兴的功勋教练。可徐振光捻着手中的哨子,觉得它其实才是最大的功勋之臣。
只要是在训练场上,徐振光的眼里揉不得一点沙子。
他一边看着队员们的训练,一边下意识地搓捻着哨子。任何一个运动员,无论是主力还是替补,无论是跟随了他整整一个周期的老将,还是他新近遴选的后起之秀,哪怕只有一个动作不到位,一组训练没有拼尽全力,他看到了,就会立刻把哨子衔进嘴中,吹响它,让犀利的哨音提醒着队员们——不要犯错!
现在,他的视线盯上了王筱晴。
22岁的王筱晴,是他麾下最年轻的队员。作为主攻,王筱晴1米92的身高足够优秀了,可是最让徐振光担心的,还不是她缺乏大赛历练的贫瘠经验,而是她“重量级”的体重。
有些超重的体重,不仅让王筱晴的脚下移动速度不太够,每逢进行体能训练,她往往都落在全队的最后。
此时的王筱晴就是这样。
只不过做了两组体能训练,王筱晴就已经弓着腰、伏着膝,张大了嘴喘着粗气。她圆圆的脸蛋上,浓浓的眉毛拧到了一块儿,额角流下的汗水不断渗进她的眼睛里,但她显然已经顾不得伸手擦一擦了。
王筱晴知道,徐振光早晚会发现她的疲态。最让她担心的哨声,在训练场热火朝天的氛围中,不合时宜地响了起来。
“怎么了,王筱晴!”徐振光说,“别人做了三组,你才做了两组,怎么就停下来了?坚持住啊!”
徐振光虽然语气平和、话语简单,但王筱晴完全觉察得出其中蕴含的不可抗拒力。尤其,徐振光这次没有喊她“大晴”这个昵称,而是直呼了她的全名。徐指导不高兴了!
“嘿!加油!”王筱晴努力地调整着自己的呼吸,大声地喊着,既是给自己鼓劲儿,也是回应着徐振光的严格要求。
喊罢,王筱晴拉起早已湿透的训练衣下摆一角,擦了擦满脸的汗水,紧跟着队长周书遥的步伐,继续着艰苦但不能回避的一项项体能训练科目。
这小姑娘,早晚能成才!徐振光心中暗暗想着,脸上的神情却丝毫没有任何变化。
“老徐同志!”
全神贯注于训练场的徐振光这才发现,陈家祥不知何时来到了训练场,就站在他的身侧。
“陈主任,你昨天那么晚才从北京赶过来。不多休息一会儿,一早就过来看训练,太辛苦了吧。”徐振光说。
“不就是开开会、赶赶飞机,一直都是坐着的,有什么辛苦,”陈家祥笑着说,“还是你们最辛苦!明天就要去甬东港转训了,今天还不给队员们调整一下,减减量?”
“就因为明天要转训,一早从芗城基地出发去鹭岛机场,飞到甬城,再从甬城坐一个小时大巴到甬东港基地……这一趟折腾,明天到了驻地就没几个小时能训练了。今天不抓紧点时间练练体能,老队员们自己都会心里发虚的。”徐振光说。
陈家祥看着面前这支以老将为主的中国女排,心中不得不佩服徐振光和老队员们那种吃苦耐劳的性格与脾气。他也知道,中国女排的奥运冠军就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这么磨砺出来的。而磨砺出的这样一支“铁军”,是不畏惧任何一个场上对手的。
可是,自从两年前的奥运会冠军领奖台上走下来后,这批老队员却遭遇了从来没有遇到过的新对手——伤病——的挑战。
就在去年一年,主力老队员们大面积地出现了各种各样的伤病问题。有的在比赛中拉伤了肌肉、韧带,有的在训练里腰椎关节吃不上力,还有如二传周书遥的膝盖,因为经年累月高强度训练,几乎磨损殆尽的半月板,让她每一天都必须忍受着相当的痛楚……
作为国家体育总局排球中心主任、中国排球的“大掌门”,陈家祥怎么会不知道这些老队员应该调整、休息一下了。可就算去年是奥运会后的一年,没有太多的世界大赛任务,在国内,四年一届的全运会又如约而至。这些老队员都是各省区市地方俱乐部的“宝贝”和核心、骨干。她们在奥运会上为国争光之后,就必须马不停蹄地继续承担在全运会上为自己的母队,为各省区市争光添彩的重任。
有时候,陈家祥在为这些老队员感到钦佩的同时,也着实心疼她们。他知道,徐振光也心疼这些队员们。
但,他们没办法。
平日里,各省区市地方俱乐部把队员们送到中国女排,几乎是无条件地支持着中国女排的各项工作,满足着中国女排的各项需求。举全国之力为了中国女排,这就是所谓的“举国体制”优势!
然而到了全运会,中国女排就需要去回报各省区市地方俱乐部的支持。
看着训练场上似乎可以永不停歇的队员们,陈家祥不愿再去想那些烦心事儿了。他信任徐振光,也信任这些老队员。他相信,大家在接下来的三年时间里,一定能克服任何的困难,从一个巅峰,走向另一个巅峰……
就当陈家祥这样想着的时候,徐振光却突然问道:“二队……今天就来了吧?”
陈家祥一愣,他没料到徐振光会主动说起“中国女排二队”这个话题。
“对,排球中心发的通知,是要求中国女排二队教练员、运动员和工作人员今天全部来到芗城女排训练基地报到。”陈家祥简明扼要地回答。
“我们一走,她们就开练,衔接得也够紧密的啊。”徐振光点了点头,目光却并未从训练场上的队员们身上移开。
“不紧密怎么行。二队这次备战23岁以下女排世锦赛,也只有不到半年的时间。那些年轻队员们有的几年前打过世界少年女排锦标赛,有的这两年进过国青女排,但也有相当一些人是‘不上不下的状态,年龄既超过了青年队的范围,可在一线队里却是年轻队员,甚至有人还打不上俱乐部的主力。所以这次集训,二队的教练组担子也挺重的啊。”陈家祥感叹道。
徐振光笑了笑,说:“该支持的,我已经全力以赴地支持了。魏心荻或许还不了解国内的这些适龄球员,所以,我按照我对她们的了解,帮二队拟定了这次集训人员名单。如果魏心荻真的有能力,二队的那些队员里一定会有不少好苗子冒出来。到时候,下一届中国女排的日子会好过许多。”
陈家祥没有立刻附和,却停顿了十几秒,突然问徐振光道:“老徐啊,你想没想过,如果二队今年冒出些好苗子,你明年也拉到一队来用一用、试一试。万一到奥运会前,能给中国女排增加一些新鲜血液呢?”
听到这就话,徐振光的眼睛眯了眯。
他想反问陈家祥:“那些22、23岁的小孩太嫩了,怎么可能在这个奥运周期就到一队来打上球呢?她们的技术,又有哪一个比现在队里的这些老队员扎实、全面呢?”
&nb
第5章 徐振光[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