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 领导给人开后门,批条子,职工就不能偷偷的截留一些指标么?自己家用也行,如果自己家不用,给亲戚也行啊,或者给对自己好,套近乎的人也可。
在那个时代,这些职工就觉得自己是人上人。
到八十年代后期,市场经济的兴起,供销社成了摆设,过去式。国家慢慢富强,紧俏物质不再稀少,谁还去为一点煤油,为一斤白糖去求人,低三下四的讲好话呢?答案是,没有。
杨玉林的父亲,其实是靠自己的能力进到县企业,跳出了“农门”成了“工作人员”的。原因是,杨玉林的爷爷在当年省吃俭用供他父亲杨昌为读书,而杨昌为也争气,成绩很好,虽说在当时只读到了初中,回到农村务农也是个小“知识分子”了。
当时的农村虽然包产到户,可生产队还是成立着组织的,于是,有文化的杨昌为就很幸运的成了生产队里的会计。几年后,乡供销社差人,杨昌为又很幸运的招为供销社职工,成功跳出了“农门”,招工转正,成为商品粮户口。由于他工作积极认真,做事稳当,人实诚,被领导看中,就调到了县城供销社。
可不巧的是,市场经济的冲击,杨昌为一下子成为下岗职工。也正是这个时候,杨玉林在读初中,受家庭的影响,父母的唉声叹气,使他学习成绩下降。直至最后,杨玉林竟然连大学都没考上。
虽然成绩很差,却不影响杨玉林喜欢许莉丽。喜欢归喜欢,家庭、下岗职工,等等因素,让杨玉林很自卑。所以,在杨玉林学生时代,在青春期蒙动时,他是强把那份喜欢压在了心底。
杨玉林跟许莉丽同龄,由于打小喜欢的女孩就在身边,也当然也一直方方面面的关注着。
可问题是人家女孩凭成绩进入大学,成为天之骄子。而他却认为是社会的不公,导致于他成绩不好,没能与心爱的女孩双双进入大学深造。这种倚形的心理使他在社会上结交了一些跟他一样的朋友,所谓近朱者赤,近墨都黑,他变得好民恶劳,游手好闲,打架斗殴,也就成就了他一身肥肉,一口的脏话,一身的不检点。
其实,许莉丽的传言,杨玉林听说后,很气愤很气愤,把两个向他讲述此事的同伙,揍了个半死,几“兄弟”散伙,发誓不再往来,见一次打一次。反正,对许莉丽他是从内心尊敬的,不容玷污的。他也是从心底深处不相信许莉丽能干这不要脸的事,就是用什么想问题,也不会相信一个女孩能干这种丢人的事的。
所以,当许莉丽回到县城后,他就时刻关注着许莉丽的形踪,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是在保护着她,生怕许莉丽想不开,跳河,跳岩,撞车,等等寻短见。他保护着许莉丽,却不敢与许莉丽直接面对,他没这个胆量,也没这个底气。
今天,他就是远远的跟着许莉丽来到咖啡店的,就这么远远的盯着。当关晓同进屋,他知道关晓同进去是干什么的,更知道关晓同是年青人中很优秀的,他感觉,如果关晓同和许莉丽两人能走到一起,他感到高兴,即使也有些不甘心。
没多久,包房门里又进了一个男人,关晓同接着就走。杨玉林愣了,不知是怎么回事,可又不好进门问。直至听到门里传出哭声,他实在是忍不住了。他直觉上认为,这后进门的男人肯定是欺负许莉丽了。
不然,许莉丽怎么会哭呢?
(本章完)
第114章 两小无猜[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