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富贵知道桂英有把许莉丽是家的心思,他自己也有心撮合,心想总得跟桂英商量下,议一些细节,达成统一共识不是?
于是,他在刘子羽和许莉丽二人进山之后,专门来到了刘家。
桂英正在给自己喂的黑毛猪食,提着一满桶由苞谷面和红薯混合,由柴火煮熟了的猪食,正要去进偏屋猪栏。从心态上来看,桂英由于近几年家庭条件宽裕,不愁吃不愁穿的,虽然四十五六岁了,依然保养得好。按说在农村劳动的妇女,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后,风吹雨淋的,为了生活而奔波,应该是粗皮老肉,皮肤很黑,手里的厚茧子,穿衣服也没时间打扮的,但桂英即使是快四十六岁了,可那张柳叶眉,丹凤眼的精致的面孔,并没有太多的沧桑感,身材婀娜,风韵犹存。
一个在儿子五岁时就没了家里的顶梁柱了的妇女,能有现在的容貌,除了清溪寨山养人,水滋润外,那就是她本来就有天生丽质的底子才对。
一个二十多年没了男人,全靠一个女人养活自己还有小孩,什么苦没吃过?什么样的委屈没受过?如果接受了人家的帮衬,总的是要还人情的,所谓礼往尚来。长期只接受别人的帮助,一次两次可以,十次也行,但数十年能行吗?答应是,不行。
没人愿意长期无私的帮助她,因为,清溪寨本来就很贫穷,谁有那么多的精力和物力、财力,拟或是有多余的这样来长期无偿的帮助外人?自己都生存困难,帮助了别人,自己家庭愿意吗?自己的生活还过不过?
所以,桂英可以说在过去的二十多年里,吃过的苦,受过的罪有卖的。
但她却还有如此的容貌,如此的心态,确实难得。
何况,这二十多年来,桂英在清溪寨,以李富贵当干部这么多年来的所见所闻,还没有发现桂英有过什么风言风语。即使听说过,前些年有人三更半夜,夜深人静的时候,偷偷的敲过人家后窗户,但到最后却怏怏的退走了。
有这个想法的人可不止一个,两个。一个孤儿寡母,生活艰难之时,如果能有什么想法了,岂不是重活有人干了?有点小钱用了?时不时的农活忙了走来时,有人来赶场了?
没有,桂英就是一个人,风里来,雨里去,不巴结任何一个人。李富贵清楚记得,他当村干部这么多年,桂英没有找村里反映过一次困难,诉过一次苦。即使村里在乡里有了救济指标,给了桂英,桂英也是千恩万谢的。
李富贵也知道,为了给儿子筹集学费,桂英天不亮就起床,偷偷到外地给人背河砂,挣副业,换点小钱,给儿子做学费和生活费,而且还不能让儿子知道。
这么多年来,桂英都咬牙挺过来了,儿子有出息了,是享福的时候了,而她自己却只能用饱经风霜来形容了。
(本章完)
第83章 风韵犹存[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