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让她对生活有了更多的体验,对自己的家庭也有更多的期许。“我是女娃儿,我喜欢买漂亮衣服。但是去年家里修了房子,欠了债,爸爸妈妈今年出去打工,他们挣钱比我多,我就在屋里干活,照顾弟弟妹妹”,“等还了债妈妈回来了,我就再出去,那个时候我就自由了”。健谈开朗的小花对未来充满了期待:“日子会越过越好的”,“虽然我没有上过好多年学校,但是我也有自己的理想,我想学美容,自己能漂亮,又能挣钱。”\n 山里的女孩子也是爱美的,然而条件是不容许的。所以,即使是梦想,也会因这个梦想激动两天。\n 或许有奋起挣扎的孩子们通过读书改变了命运,挣脱了世代独居深山的桎梏,但这毕竟是极少数,更多的是半途辍学、打工补贴家用的可怜孩子。这是一种无奈,贫苦的生活像一颗大石重重的压在孩子们的肩膀上,要么成长起来扔下石头,要么被石头一辈子压弯了腰。\n 当李富贵看到许莉丽凝望大山说出“孩子们必须读书,尤其是清溪寨这样的地方。我一定要让清溪寨的孩子能够上得起学,也为他们的家庭、家乡托起希望”这番话时,那一刻,不知为何他心里突然很温暖,这个场景犹如一股暖流,让李富贵血液贲张。\n 李富贵三十多年党龄,当了几十年干部,大会小会听报告,看文件,甚至在党校学习,当然比一般百姓要懂很多。现在开展精准扶贫向贫困总决战,扶贫必扶智,治贫先治愚。“彻底斩断贫困链条”的精准扶贫方略是万分正确的,没有知识,没有科技,一切就是空想。“扶贫先扶智”,只有让清溪寨的孩子接受良好的教育,才能真正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n 从许莉丽进村所遇到的“下马威”这件事看出,要从根本上有“立下愚公志,撼动贫困山”的决心和信心,从思想上先解决一些地方、群众“等拿靠要”的思想,引导他们主动参与到脱贫攻坚的战斗中来。许莉丽明白,先要做到“以文化人”,从解决精神上的贫困着手,在实现公共文化与文化产业的深度融合中,提升贫困地区的文化软实力,激发贫困群众自主自强脱贫的内生动力,理性克服面子工程、表面文章等困难,从而久久为功;再是要做到“扶智育人”,文化扶贫,人才是关键,要通过举办培训班、支教支医、文化下乡、科技推广等扶贫活动“输血”、“造血”,同时加大贫困地区人才的培养力度。扶智与治愚是分不开的,脱贫致富贵在立志,只要有志气、有信心,就没有迈不过去的坎。只有着力于“扶心与扶智”双向发力,脱贫攻坚战役才有望取得彻底胜利。\n 通过走访,脚踏实地的察民情,知民意,让许莉丽掌握了清溪寨的第一手资料,为她制订脱贫计划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第16章 扶贫先扶智[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