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和博士宿舍楼就在篮球场附近,是一座八层高的楼,研究生是两人间,到了博士就可以申请一人间。李成蹊一个人住在单人套间,有一个洗浴室,一个人也不需要下厨做饭,就在食堂解决一日三餐。
“程湘也在这栋楼住吗?”陈初问。
“她平时上课住这栋楼,周末就回家了,今天周五,她应该回家了!”李成蹊边换鞋边说。
“对她的生活轨迹,你倒是挺了解!”
李成蹊拉出一双拖鞋,抬头瞅了瞅陈初,看他只顾着挂衣服,似乎刚刚那句也就是随口一说,“高中同学留下来的也不多了,偶尔一起吃个饭!”
“她家刚在这附近买了房,估计下学期就不用住这里?”陈初问。
“你回来也没见过她,怎么买房的事儿你都知道了!”李成蹊看他挂好衣服了,踢一双拖鞋到陈初脚下了,说。
陈初换了鞋,进洗漱间洗完手出来,见李成蹊还站在玄关看着他。
这才说:“刚刚送他们出门,报地方的时候,马家沟文君花园,”,看李成蹊让过他,也进去洗手,说:“东门出去不就是。”
又追着问了一句:“她这是打算就在冰城定居了,那之前为什么考燕大?”
李成蹊洗了一把脸,没有回答,只说:“我要冲个澡,你是不是可以出去了!”末了关门的时候,说:“想知道为什么,自己问你香香姐不就行了?”
陈初转过身,心想:你俩那点儿事儿,你就可劲儿装吧!
打开花洒冲水的李成蹊,觉得水时冷时热,一看,水龙头拧反了,把水转到热向,又觉得水太热,反着转过来又觉得水冷,折腾了半个多小时终于洗明白,要出门才想起来浴衣还在卧室柜子里,把门开了个缝,对陈初喊:“衣柜里的浴袍给我拿过来!”
陈初手里拿着一本《欧贝生化试验模拟仿真》正在翻,听到李成蹊喊他,头也不抬的说:“你自己拿!”
李成蹊等了一小会儿,不见人进来,索性裹了条毛巾,进卧室,开了台灯背对着他看书的陈初,迅速开了衣柜拿出衣服,套上。
一转身,陈初已经放下书,吓得李成蹊赶紧把衣服裹紧。
“你们考虑用欧贝的仿真软件?”陈初拿起刚刚的那本书问!
“没有,也就看看,还是想用国产软件,有没有好的推荐?”
“中科院立项了一个,准备联合开发,你们没收到邀请?”陈初问。
“至少得等一两年,现在我们也有自己的模型,就是分类比较少,在细胞蛋白酶分类检定和过氧化物酶分离和定检还行,其他的差点意思!”
“等完成手里这部分试验,确定弱化方向之后,我打算去做仿真!”陈初放下手里的书说。
李成蹊看着灯下年轻的脸,说起研究和未来专研的方向,眼睛里闪耀着光。二十三岁就已经在q大以博士后留站,即将完成弱化神经元异常放电的细胞干预研究,动手实操能力更是佼佼者,早在两年前就自学了j**a,为现在的想法,设计仿真软件奠定基础,真的是每一步都自有章法,无论生活上发生了什么,在科研这条路上,他从未迟疑过。
想到这里,李成蹊重重的点头,“挺好,有件事你知道吗?”
陈初好看的眉眼抬起,问:“什么事?”
“你舅舅两年前在京城投资了一家专门做软件开发的公司,这家公司合伙人,”李成蹊话到嘴边不知道该怎么说,舌头在脑袋里饶了一圈,还是不敢太坦白,“是我一个特别好的朋友!”
“我不知道,怎么了?”陈初觉得今晚上的三哥有点奇怪,刚刚说他和程湘的事儿,也是说一半。
李成蹊甩了甩头发上的水珠,拿着毛巾一边擦一边说,“算了,太晚了,明天做完实验了再说,快去洗个澡,睡觉!”
说着,去柜子里翻,找出一条毛毯扔床上。拿了吹风机开始吹头发。
看看不想继续深谈的李成蹊,也不追问,自顾去洗了澡。等他出来,一条大毛巾挂在墙上,卧室内,人已经裹了一张毯子躺床上了。
晾干头发,书也看得差不多。熄灯,睡觉。
一觉到天亮的是陈初。
今天不用陪教授跑操,两个人去食堂吃了早饭,看看表刚刚六点半。
李成蹊伸伸懒腰,打了一个长长的哈欠,说:“早上不跑一圈,总觉得不精神!”
“早上活儿干完了,中午出来一起打球?”陈初提议。
“算了,下午还得装箱分包,今天就咱俩干活!”李成蹊说着又上下打量了陈初一顿,“下午搬箱子你就在旁边计数吧!”
陈初不置可否。
到了实验室,两人各自穿戴好设备,打开实验室厚重的门。在低温环境操作要速战速决,尽量多的分离细胞到培养皿,提前制作好的营养液均匀的布置成床,管钳的橡胶套在低温下很容易硬化,俩人把管钳装在热炉里温着,每做一次就换一次管钳。十几分钟后,操作台上摆满了分离出来的玻璃皿。
用特殊贴纸标记好细胞的母体,辈分,属性。
荧光显微镜下观察染色剂是否清晰,看着一苇一苇游动的细胞体,想着后面这些小东西们经过筛选之后最终能治病救人,李成蹊的心热乎乎的。
他看完最后一组培养皿确认没有问题,却留意到陈初一直对着显微镜,半天都没有挪动。走到陈初旁边,他不知道陈初在看什么,但看得出来应该不是样本有问题。
默默等了一会儿,见陈初把培养皿轻轻挪开,显微镜滑回到初始位置。
两人一前一后出了实验室。
对着热风吹拂了五六分钟,脱下厚重的防寒服,李成蹊问:“你刚刚在干什么?”
“我计算了一下这一代细胞的运动轨迹,看看和母本有没有差异!”陈初回答。
李成蹊诧异的问:“怎么算,心算?”
“有个理论模型,通过180秒的轨迹预估整个生命周期,”陈初说:“待会儿给你演示一下!”
“是昨天晚上说的搭仿真模型吗?”李成蹊问:“已经开始做准备了?”
陈初笑着说:“很早的时候,就想做了,可惜一直没有好的实验数据,零零碎碎的攒了一些小模型。”
&nbs
第二十一章 闷在心里迟早发酵[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