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夜地书写各项政策。这些政策都是后世百年经历的精华,是中国人用无数烈士的鲜血换来的宝贵经验的总结,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中华军的建立。
      吴大佛召集自己能找到的所有当过兵的人,一一考核,终于挖掘出来了两个堪用的人才,冯邦自法国留学归来,**则是北洋军过来的。
      杨峰说:“吴先生,冯邦的父亲是江苏知府,**是袁世凯推荐来的,用他们来组建中华军,不合适吧?”
      吕方也说:“我也不放心他们。我虽然没当过兵,但是老师,我请缨组建中华军。”吴大佛说:“从可靠与否上来说,确实,我跟他们不熟,不了解他们。从出身来说,完全有可能是朝廷派来的奸细。但是其他人都不行,要么没有组织军队的经验,要么就是自身没有能服众的资本。这两个人算是我们这里能找到的有合适军旅经验的唯二的人了。可能,在建始还有更合适的人,但现在来不及去一一寻找了,只能先用他们将骨架建构起来,只要有底子了,自然会有合适的人才冒出来。再说了,不熟,可以去了解,不可靠的问题更好解决,中华军是我们中华社建的,不是我的,也不是他们的,只要制度建制完善,我有办法让军队完全服从于中华社的指挥。”
      两个人选确认后,他们进来吴大佛的办公室,立正敬礼。
      吴大佛说:“你们愿意加入中华社吗?”
      “愿意。”
      “冯邦,你为什么愿意加入中华社?”
      “回吴先生,虽然我父亲是江苏知府,但他送我去法国学习军事的时候,我见到了欧洲各国的情况,他们比大清,哦,中国进步太多了,我们太落后了。您说过,落后就要挨打,中国挨了这么多打,就是因为没有一支强大的军队。我看了江苏省的军队,不堪一击,要保卫中国,只有建立中华军。我来这里的时候我已经跟父亲断绝了父子关系,我发誓一定要建立一支强大的中华军,不负自己的中国血脉和一身本领。”说完,他双手托上自己的辫子,说:“这是我刚才剪掉的,以示决心。”
      “**呢?”
      “回吴先生,我虽然是山东巡抚袁世凯推荐来的,但我是主动提出来这里的。我看了吴先生在报纸上写的所有的文章,也看了《马克思恩格斯文集》,我感到马、恩两位先生所指出来的道路才是中国应该走的道路,正巧袁世凯说要找个人来这里探探情况,所以我主动请缨来这里,就是为实现理想而来。”
      “中华社的纲领和入社誓词你们都看过了,要知道,入社可是会有生命危险的,会受到敌人的百般剿杀的,你们还愿意吗?”
      冯邦说:“军人不畏生死,只怕不能死得其所。”
      **说:“能为理想而死,虽死犹生。”
      吴大佛拿出登记表,给他们说:“这是入社登记表,填完之后要宣誓,宣誓了之后在名册上签名,你们就是正式的中华社社员了。”
      两人填好表,然后在站在红底黄星的中华社社旗面前,举起右拳宣誓:“我志愿加入中华社,拥护中华社纲领,执行中华社决定,严守中华社纪律,保守中华社秘密,履行社员义务,为推翻压迫者,建立没有压迫和剥削的平等社会奋斗终身,全心全意为民众服务,随时准备为中华社和民众牺牲一切,永不背叛。”
      宣誓完毕之后,他们庄重地在社员名册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
      吴大佛将两枚印有中华社标识的胸章别在他们的胸前,说:“欢迎你们加入中华社的队伍。现在,我代表中华社交给你们一个任务,就是建立属于我们自己的武装部队。部队的名字就叫中华民军,旗帜就是社旗,这里是建立军队的所有材料,有组织、纪律和一系列的规章制度。这是后世军队的基本制度,我没有当过兵,所以对于军队具体该怎么运行,该怎么带兵打仗不太了解。而这些东西是被后世广泛宣传的,能够赢得胜利的最重要的东西,所以你们一定要坚决执行,不能打折扣。如果你们觉得有些条文不适合于现在的情况,可以向社员委员会提出来,由社员委员会讨论决定是否进行修改。其他的具体的制度的建立和执行,你们二人分头去做好。你们一个用北洋的习惯,一个用法国的习惯,我们就相当于是做实验。哪个更适合于民军的实际,我们就要采纳哪个,这个不分彼此,都是为了让民军发展壮大,你们不要有芥蒂。”
      两人接过厚厚的一叠文件,敬礼说:“遵命。”

第94章 建军[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