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正巧这时从外面经过一个人,老妪喊道:“张伢子,你回来啦。这个哑巴寻事做,手上不行,脚上可以,跟着你去拉纤吧。”
四十多岁的张伢子进来看了看吴大佛,又捏了捏他的大腿,说:“腿太长了,站不稳。”
吴大佛赶紧对着老妪和张伢子作揖鞠躬,老妪说:“看他也是饿了,给他一碗饭吃就行。”吴大佛疯狂点头,张伢子说:“拉纤可是一根绳子拴着十几个人的命,一个不行全部掉水,他没拉过,我可不敢用。”
老妪不想吴大佛总在这里晃来晃去,便说:“跟着你在最后面,怕什么。”然后絮絮叨叨说着张伢子的小时候的事。张伢子被老妪说得没办法,只得同意带上吴大佛。就这样,吴大佛成为了一名纤夫。
张伢子探亲结束,两人坐船来到宜昌,张伢子找到自己老伙计介绍了吴大佛。吴大佛这时已经了解了拉纤的事情了,便加入了张伢子的拉纤队,日复一日地将大小船只从宜昌拉到奉节。
拉纤是要赤身裸体拉的。一开始,细皮嫩肉的吴大佛被粗大的纤绳勒得皮开肉绽,上半身浑身青紫,下半身则被路上的碎石草木划出一道道血痕。但吴大佛没有叫苦,也叫不出来。他没有用自己的脑子去想事情,而是用自己的身体去感受生活,晚清劳动人民的苦痛生活。
吴大佛在箱子里几个月,总结出来的最重要的失败教训就是:自己和光绪、太后一样,都脱离了劳动人民,脱离了群众,只想着用自己所谓的“知识”去改造大清。百姓的苦,不自己去亲身经历过,又怎么会知道如何解决呢?庙堂之高,江湖之远,终究是需要统一的。光绪统一不了,所以自己不论怎么帮他,也统一不了,最终,还得自己来。
拉纤几个月,吴大佛没有存下一分钱,仅仅是磨炼了身体和意志。现在的吴大佛,除了手上无力,基本已经算是一个准壮汉了。作为一个被太后恨之入骨的人,吴大佛不敢给玲珑写信,只是偶尔从往来客商的口中听到一些北京的消息。
康有为怂恿光绪挑战太后的权威。
光绪毫无意外地被太后压制。
谭嗣同决定寻找外援,经康有为找到了袁世凯头上。谭嗣同要袁世凯派兵围了颐和园,杀死太后。
袁世凯向荣禄告密,荣禄告诉太后。太后震怒,派兵抓捕维新党人。
谭嗣同、林旭、杨深秀、杨锐、刘光第、康有为的弟弟康广仁等六人在菜市口被斩首。康有为、梁启超不知所踪。
光绪请太后“训政”,自己则称病住在瀛台。
在此期间,押送队的人也没闲着,他们秘密地在重庆周边搜索了几个月,吴大佛在江北狂奔的时候他们在搜水路,吴大佛去江岸的时候他们在搜陆路,吴大佛开始拉纤的时候他们在搜周边州县,怎么都没找到一个突然出现的哑巴。在太后的威压之下,侍卫们没办法,只得向当地官府报告。又过了一个月,重庆府终于下发了海捕文书。待文书发到巴东县,时间又过了一个月了。
那天,张伢子带着自己的队伍刚拉完一船货到巴东,因为路上摔死了个纤夫,张伢子向船主要烧埋费。船主则说因为纤夫拉慢了,让自己晚到了巴东,反而应该少付拉纤的钱。双方争执起来,推搡之中,船主扇了张伢子两个巴掌。吴大佛看不下去,因为那个摔死的人是自己身边的人,自己拉了他一下却没拉住,后面的人救不及这才摔死的。愧疚之心让吴大佛一改旁观心态,上前“咿呀咿呀”叫个不停,跟船上的水手打起来。自己手上没力气,挨了顿打,最后却也没落个什么结果。
晚上,张伢子找到吴大佛,对他说:“你是不是被朝廷通缉?”
吴大佛一愣,张伢子继续说:“我看到你的画像了,一个哑巴,跟你长得一样,两手没力气。”
吴大佛点点头,无法解释。
张伢子从腰间摸出一把铜钱交给他说:“船主的人也看见了,他们要去报官。你快走,往南走,走得越远越好。”
吴大佛接过钱,跪在张伢子面前,磕了三个头,站起来转身便走了。张伢子见他走远,在地上找了块石头,狠了狠心,往自己头上磕。
不多久,船主带着官兵过来了,张伢子躺在两个纤夫怀里,指着自己头上的伤口说:“那个哑巴真是不识好人心,我好心好意收留他,他居然抢我的钱,还打我。这是什么世道啊?这是什么世道啊?这是个什么天杀的世道啊!?”
官兵们顺着张伢子指的东方追了半天,自然是追不上的。
吴大佛在密林中不停地跑,也不知跑了多久,困了便找个树洞睡一觉,醒了便继续走,直到来到了一个小村庄,人已经是又饿又渴,便进去买点吃的。
第55章 逃逸[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