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      “我接着说对的地方,市场当然可以赚钱,也有他的价值,但不是大师这样的赚法。”
      他又拿出下面的一张纸,“你们看,这是咱们的gdp和m2的比值表”
      “从90年的15293.4和18667.8,比值是0.8”
      “再到14年的1228371.81和635910,比值是1.9”
      “前者24年翻了80倍,后者24年翻了34倍,相当于前者的年化收益是20%,后者的年化收益是15%。”
      “也就是粗略的说,咱们的钱要是放着不动,那就要按照这个来折价了。”
      “当然,这是很粗略的估计。”
      “反过来说,咱们从市场上赚钱,最基本的收益也该有这个,不然就连实际的通胀都跑不过。”
      父母还是头一次听说这样的言论,两人面面相觑。
      “你是说咱们钱放在银行里,啥也不干就能折价这么多?不可能吧。”
      张天佑叹了口气。
      “这就没办法细说了,数据已经摆出来了,你们自己好好再看看。”
      “你们要是觉得不可信,那我再给你们推一个国际通用的方法。”
      “用一个麦档劳的汉堡来计算我们的生活水平,这世界连锁,哪里都有,用它最容易说明问题。”
      “你们难道没发现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好,麦档劳的汉堡越来越便宜了吗?”
      母亲用手按压着眉间,“是这样,你小时候那东西可金贵了,后来周围饭馆的价格越来越高,也就不显得它贵了。”
      父亲也笑了,“这时候也没忘了吃,你小时候可馋那个洋玩意了。”
      张天佑摆摆手,“小时候新鲜,现在我可不喜欢吃。”
      “麦档劳在国外就是垃圾洋快餐,怎么到了咱们这就成了香饽饽?”
      “因为国外相较于其他消费这东西就是便宜,10美刀可以买十四个便宜汉堡呢。”
      “随着咱们这边大水漫灌,水涨船高,麦档劳的性价比也就逐渐提升了。”
      张天佑非常清楚,后来自己薪水微薄的时候就喜欢吃麦档劳或者肯得基。
      道理也很简单,在一线城市,肯得基和麦挡劳基本算是打工人性价比最高的午餐选择了。举个例子,麦档劳试十翅一桶29块钱,肯得基田园脆鸡堡套餐(汉堡\/薯条\/可乐17块钱)。
      一个肉夹馍就16块钱,根本吃不饱。其他的麻辣烫,麻辣香锅想吃饱最低30块钱,也没多好吃。炸串想吃饱也要30块钱。至于点菜的就更贵了……就算同等价位快餐里面,肯得基和麦挡劳也不算贵。
      这和小时候是完全反过来的,小时候一份肯得基套餐10多块钱觉得贵,一份炒面3块钱吃很饱。
      后来一线城市想吃个料理包炒饭炒面接近30块钱。人工点菜的馆子根本吃不起。
      只有和朋友聚一下才会去点菜。
      想想你在市中心吃一份早餐都要多少钱起了?
      在写字楼密布,周围没有居民区的地方,饭量正常的成年男性,保证胃口好的时候吃饱的那个价钱。
      张天佑称之为那个城市的早餐指数,早餐指数直接决定了那个地方是否有比k记m记更划算的存在。
      【作者题外话】:喜欢的读者投投票,拜谢,这部分会多着墨一些。有些别字是为了避嫌。

第62章 收益率[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