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照子?竟能将人的鬓发、眉毛、毫发都照得这般清楚。”林家驹痴痴地盯着镜子中自己的脸庞,不可思议地感叹道,这还是他出生以来这么清晰地看到自己的模样。
一旁的唐德荣也迫不及待地将镜子抢了过去,“欣赏”起自己的相貌来,然后喃喃自语道:“宝贝啊这是,便是湖州石家最好的照子,也远远比不上长风手上的这个。”
没见识,大惊小怪的,杨帆自然知道他们所说的照子其实就是镜子。
木兰诗里有一句,“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说的就是女子对着镜子梳妆打扮,只不过到了宋朝,因为宋太祖爷爷的名字叫赵敬,当时为了避免冲撞皇族,便将镜子中的“镜”改为“照”或“鉴”,统一将铜镜称为“照子”或“铜鉴”,所以很多人习惯将镜子唤作照子,不过随着时间的流逝,镜子的叫法也越来越广泛了。
且宋朝的制镜技术也十分精湛,最有名的就是方才唐德容口中的湖州,而石家更是湖州几家顶级铸镜作坊中的佼佼者。
石家是大宋朝最有名的私家作坊,也是以家族为主体铸镜,影响力最大,延续时间最长的私家作坊,以其世代相承家族经营的特色闻名于世。
石家出产的铜镜,经过打磨,其清晰度虽然不如后世的玻璃镜子,但清晰度还是可以的,并非那种只能照出朦朦胧胧身影的金属镜。
“这是玻璃镜,岂是那些铜镜能比的?”林家驹和唐德容还没看够呢,镜子就被张大宝说话间给拿了过去重新放置在了水盆里,还学着杨帆的操作在那摆弄起来,试图想要将彩虹复现出来。
“咦,长风,若是这玻璃镜足够大,是不是就能弄出大彩虹了?”林家驹脑洞大开,提出一个胆大的想法。
杨帆想了一下,不太确定地回答道:“理论上来说,应该可行!”
林家驹还没来得及高兴,就听唐德荣摇着头说道:“那得多大的镜子啊?长风手里能有这巴掌大的镜子已经了不得了。”
“那倒也是,我竟忘了这一点,这种宝贝确实是可遇不可求也。”林家驹挠了挠头,尴尬一笑。
“虽然我现在确实拿不出那么大的镜子,但这镜子还真算不上什么宝贝,等我将来将工艺研究出来了,到时候弄几个全身镜送给你们。”看见他们有如爱美的女人一般,对眼前的镜子爱不释手,杨帆莫名感到有些好笑。
不就是玻璃加水银嘛,等玻璃研究透了,镜子这玩意儿也就水到渠成了!
听到杨帆这么说,林家驹和唐德荣对视一眼,两人眼里都是满满的期待,在见识过杨帆那么多神奇异常的实验后,他们居然理所当然地认为杨帆肯定能够制造出这种宝贝镜子。
“公子,这就是光的折射和反射吧?那用玻璃杯装水放在阳光下,应该也可以做到的吧?”张玉林好奇地问道。
杨帆微微一笑,让他去取了一个透明的玻璃杯过来实验,最终,实验成功了,阳光透过玻璃杯折射到了地板上的一张白纸上,成功出现了一道五颜六色的彩虹,这让张玉林等一干人等兴奋不已。
然后,这个工艺、精美程度远远领先于大宋朝的透明玻璃杯,又被林家驹和唐德荣两人爱不释手地把玩起来。
“槽,长风你哪来这么多宝贝?”林家驹羡慕嫉妒恨地说道,眼里满是对玻璃杯的赞叹。
“怕是也没有那么大的玻璃杯吧?”唐德荣则惋惜道。
听完唐德荣的话,张大宝转而朝着杨帆问道:“既是如此,长风你可还有别的方法?”
“噗。。。”
张大宝话刚说完,只见杨帆背朝着阳光、面向树的阴影,接连几口,不断地用嘴将水喷了出去,众人的身前顿时起了一片茫茫的水雾,而后神奇的事情发生了,他们真的在杨帆的“口水雾”里看到了一道彩虹。
第72章 准备[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