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一目十竖的,哪有人是这么看书的?在两个俏丽的女婢眼里,自己岂不是显得十分做作?哎,失策了!杨帆内心有些烦躁,自作多情地胡思乱想着。算了,还是洗洗早点睡吧!
隔壁一间早已打扫整洁的宽敞厢房里,杨帆挥了挥手让两个女婢离开,自己静静地坐在床边打量着这间厢房。一张屏风、一套桌椅、一个衣架、一个橱柜、一套梳妆台、加上墙上挂着的几幅山水画,让房间看起来简洁素雅。
此情此景,让杨帆恍惚了许久,而后才踢掉拖鞋,合衣躺在床上。双手抱在脑后,感受着脖子底下瓷枕持续传来的冰凉,杨帆两眼无神地盯着床顶的幔帐,虽然很困很疲惫,可他却怎么也睡不着。
一会儿担心死党和父母,一辆房车对于死党来说不算什么,只是杨帆是跟着车子失踪的,加上这么多年的感情,而且和杨帆的父母也很是熟络,死党怕是会非常的自责和内疚。幸好杨帆不是独生子,家里还有个沉稳的哥哥,要不然杨帆都
不敢想象父母此时会是如何的伤心和绝望。哎,希望他们都好好的吧。
一会儿又开始担心自己会不会被这个时代的人抓去研究,特别是自己一开始就奇装异服的,还开着辆跨越时代的汽车,这些都是很难解释的存在。
看来当务之急得编一个稍微靠谱点的来历出来了,海外归侨的借口很难让人信服。不过自己好歹算是他们的救命恩人,他们应该不会过于为难自己才是。
最终,杨帆还是回到了房车上,这才迷迷糊糊地睡着了。
第二天,在车上半睡半醒的杨帆努力睁开眼醒来,看着车窗外的宅院,四方飞檐、青砖黛瓦,雕栏花窗,叠石旱景,虽是人造,宛若天开。让杨帆不禁想起一首《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这才回忆起,原来昨天的一切都是真的,并非梦境!杨帆摇了摇头,走到水龙头前,将冰凉的水泼在脸上,驱散了脑子里胡思乱想的念头。
杨帆刚开门下车,早已在一旁等候多时的两个女婢便迎了上来向他请安,而后客气地说道:“早点已备好,杨公子可要随奴家先去洗漱一番?”
杨帆其实已经在房车里洗漱过了,此时一听这话,转念一想,有心想要见识一番大宋朝的洗漱方式,便笑着点头称好。
路上,杨帆有些不好意思地说道:“昨天夜里,来去匆匆,我只顾着忙自己的事情了,竟是忘了问二位的名字,实在是失礼了。”
两位女婢没想到杨帆竟然如此彬彬有礼,不由得相视一笑,稍高些的女婢糯糯地回道:“杨公子可唤奴巧儿。”
“奴家香桃,杨公子可唤奴小桃。”另一名女婢接着轻声道。
“巧儿、香桃,好别致有趣的名字。”杨帆爽朗地赞叹道。
巧儿和香桃听到杨帆夸赞,连忙福了一礼,然后继续走在前头为杨帆带路。
一路攀谈,杨帆从巧儿和香桃的述说中了解到,这个世界的大宋朝早已经有了牙刷和牙膏,甚至有专门经营此类器物的店铺,并且种类还不少,大多数牙刷都以骨、角、竹、木等材料配合马尾制成,牙膏则是用茯苓、青岩、皂角、荷叶等药物熬制而成,据说对牙齿有增白留香、消炎镇痛的作用,甚至还有更简便的、更方便携带的牙粉。
杨帆更是亲身验证了一下,效果还算不错,这下就不用担心房车上的牙刷牙膏不够用了。接过巧儿递过来的毛巾,杨帆将脸上及手上的水渍擦拭干净,便跟着巧儿来到了昨夜吃晚餐的大厅。
用过丰富的早餐,杨帆坐在椅子上品尝着一盏“宋式热茶”,根据巧儿所说,大宋朝流行四大雅事,分别是斗茶、焚香、插花和挂画。此四雅,又称“生活四艺”,透过味觉、触觉、嗅觉与视觉品味日常生活,将日常生活提升至艺术境界。
一盏清茶慰风尘。大宋朝人的茶叶以团茶、饼茶等紧压茶为主,所以喝茶前都要擂开或者碾开,再放在炉火上烤后,烤后放在茶臼中捣碎,用小石磨磨成粉末。在点茶前,先用瓶煎水,而后将研细茶末放入茶盏,放入少许沸水,先调成膏,然后才到点茶。点茶时通常用的是执壶往茶盏点水,点水时,要有节制,不能破坏茶面,犹如蜻蜓点水,故称点茶。与此同时另一只手用茶筅旋转打击和拂动盏中的茶汤,使之泛起汤花(泡沫)。要想点出好茶,在这个过程中一要注意调膏,二要有节奏地注水,三是适当运用茶筅击拂,只有这样,才能点出最佳效果的茶汤来。
由于宋人对茶的讲究,也衍生出斗茶一事。古人斗茶,有三个内容:斗茶品、斗茶令和茶百戏。斗茶几人或十几人不等,大都为一些名流雅士,也会有一些街坊路人前来争相围观,场所一般选在规模较大的茶叶店或雅士的庭院茶亭。斗茶品是重头戏,摆上各种茶具,煮水点茶,看谁的茶叶、茶水出众,茶艺更高超;而斗茶令考验真才实学,与行酒令类似,用来比赛助兴,增加趣味;最后的茶百戏则是通过“注”和“搅”,使茶汤汤花瞬间显示出瑰丽多变的景象。
怪不得此时捧着的这碗茶汤上面泛出了一层乳白色的泡沫,就好像后世的卡布奇诺咖啡,看来巧儿还是一个高明的点茶能手,杨帆有些心驰神往,斗茶已然如此,料想另外三雅想必也是精致风雅,改天有机会一定要见识一下才行。
第4章 难眠[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