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1091章 荣国公[2/2页]

朱元璋与我聊明史 寡欢太叔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bsp;陈则武一家老小,赶紧跪着。
      “奉天承运皇帝,敕曰:”
      “朕恭承景命,钦若昊天,三元推献岁之辰,万汇应惟新之令,顺时行庆,允洽于太和,惟帝念功,则武于茂典,殿前,司,副都指挥使、殿前军指挥使、太子少师、领户部尚书衔,智合孙吴,才称颇牧,禀峒山之粹,气授黄石之奇,书功绩彪威,人品端方,自升戎级,益励纯城功既高而不伐,禄愈厚而能谦,而自擢以将材命之公爵,持授金紫光禄大夫,上柱国袭荣国公,差遣如故。”
      言罢,李景隆收起圣旨,“恭喜荣国公了。”
      陈则武接过旨意,“多谢曹国公,只是我这正在丁忧守制。”
      李景隆笑道,“不碍事,皇上说了,诸事皆宜问荣国公。您继续守制,却不妨碍您为朝廷效力。”
      “梁国公在开城,全歼兀良哈。女真各部也日夜授礼。皇上说了,陈则武一语定了北方之乱,除了南疆之祸。”
      “皇上有旨,丁忧守制再一年期满,着荣国公回京,署理南书房。”
      ………………………………………………
      这是我第一次写小说,刚开始是因为疫情,后来渐渐成了习惯。
      历史,是很严谨的。
      历史,容不得半点儿的瑕疵。
      历史,是由胜利者书写的。
      我们所能看到的历史,都是由已经经过几十年的后人所写。
      尊重历史,承认历史。
      这是我们民族辉煌的一段时间,也是值得我们去深思的一段时间。
      明朝,开国一个碗,亡国一棵树。
      我相信,很多人喜欢明朝,是因为一本书。
      我也不例外,从初中高中起,那本书就成了我的书桌常客。
      渐渐的,《明史》、《实录》都出现在了我的书桌上。
      这一本,我写的不好。
      相对于很多书而言,这一本很缺乏严谨性。很多情节,都经不起推敲。
      我们,都在一次又一次的实践中,来使自己变得更加强大。我们也在他人的建议里,让自己更加的充实。
      从开篇看到这里的读者们,无论是什么原因,我都要真诚的感谢你们。
      感谢你们对我的理解,对我的支持。
      大家可能会有一些疑惑:
      在这本书里,其实没有主角,这是我最初的想法。用两个人的视角,来描写那个时代。
      但是,渐渐的,我背离了我的初衷。
      渐渐的,也开始写的有些乱。
      期间,我开了第二本书。
      为什么那一本,断断续续,因为两本书一起时,我很容易混淆在一起。
      这是我的原因,再次抱歉。
      那个第二本,无论成绩如何,只要有一个人看,我都会努力写完。
      至于新书,我打算开一本关于思宗或者武宗,也可以是英宗。
      正在筹想之中,很快也可以开始提笔。
      如果大家感兴趣,可以来捧场。
      人,都在进步。
      接下来的作品,只会比第一本更好,更加严谨,更加具有逻辑性。
      再次感谢,希望大家都可以在生活和工作中,知足,然后常乐。

第1091章 荣国公[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