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地笑了。
“大娘,我是他嫂子。”
周春梅一看自己误会了,也不好意思地笑了起来。
杨爱国想起了刚刚张芸所说的法子,但思来想去还是感觉不妥。
“二嫂,你这法子不太可行,一是这里没有合适的容器盛放泥鳅,二是这里也没有秤。”
听到容器和秤,周春梅拍了拍杨爱国的后背。
说道:“小伙子,我家里有这些东西,我可以回家拿来借给你用。”
杨爱国看了看日头,然后摇了摇头。
虽说现在的阳光没那么强烈,但三十几度的高温,让一个老太太来回这么折腾,显然不合适。
“大娘,您儿子是在前面不远处的‘和平饭店工作吗?”
老太太愣了一下,然后点了点头,“你也知道那个饭店?”
杨爱国摸了摸脑袋,傻呵呵地笑了笑。
“大娘,我听说过,县城一共也没三两个饭店。”
他顿了一下,又说道:“大娘,我知道那里怎么走,您在这里帮我等一下那位大哥,我和二嫂快去快回。”
杨爱国是这样想的。
周春梅是个热心心肠的人,她乐意帮忙,那就给她找个最轻松的事儿。
一听自己还能帮上忙,周春梅笑呵呵地应了下来。
杨爱国这才放下心来,和张芸一起赶着牛车向“和平饭店”的方向走去。
“和平饭店”是北仓县最大的饭店,整个县城只有三家饭店。
80年代初期,那个时候的饭店几乎都是国营性质的,很少有个人开办饭店。
饭店距离家属院的位置不远,只隔了一条街,没多会儿工夫,他们便到了饭店门口。
“和平饭店”紧挨着汽车站,这里人流很大。
门楣上,是一块木头牌匾,白底黑字,写着“和平饭店”四个字,很是气派。
砖墙上,隐约可见毛主席语录。
这个时间,饭店没什么客人,门外不远处停放着几辆吉普车,看着应该是公家车。
这是饭店的正门,像他这种情况应该走后门的,杨爱国对此事还是很清楚的。
他们绕过正门,赶着牛车去了饭店的后门。
刚把牛拴在路旁的树上,杨爱国突然拍了一下自己的额头,自言自语道:“坏了,坏了……”
张芸看了一眼杨爱国,不解地问道:“怎么了,爱国?”
杨爱国双手一摊,无奈地说道:“我忘记问老太太她儿子叫什么名字了。”
张芸扬了扬下巴,指着大门,苦笑道:“敲门试试吧,提一下周春梅的名字,碰碰运气。”
经张芸一提醒,杨爱国也反应过来了。
他向前一步走到门跟前,用力敲了几下。
“吱呀……”
门开了,从里面出来一位三十岁左右的男子。
只见他头戴厨师帽,身穿厨师工作服,上衣胸前印着“和平饭店”四个字,腰上系着一条白围裙。
杨爱国上下打量着这位男子,感觉有些眼熟,但又想不起来在哪里见过他。
“兄弟,有什么事吗?”
还没等杨爱国开口,那人紧接着又说道:“你是卖泥鳅的那位兄弟?”
杨爱国又仔细瞅了瞅眼前的这个人。
好家伙,这人他还真见过。
第26章 你媳妇儿挺不错的[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