度使刘济的境内,也同样有叛军的存在。
田季安眉头深深的皱起,难道这就是新皇帝的绝招。
让我等六月去长安,实则是为了稳住我们。
实际上暗度陈仓,偷偷的运大军前来?
但是想不通的是,为何这些军伍会和当地的这些百姓混在一起呢?
田季安,越想越烦。
忽然想起了王承宗的结局,顿时内心一个激灵,再看向周围的人,都感觉像是敌军的探子。
不行,不能坐以待毙。
可是能做什么呢?
外面到处都被百姓大军占据了。
外出的探子这段时间不断的回报,围着城十多里之外,有人在修建各种沟壑,像是要将这座城围起来一样。
连续过了十多天,田季安越来越烦躁。
就连舞姬优美的舞姿也无心欣赏了。
望着案牍上那张弓和那支箭,他深深的叹了口气。
魏博最好的制弓大师,将这种弓研究了一天一夜之后,满脸惭愧,告诉田季安,他做不出来。
首先弓背的材料和弓弦的材料都是他没有见过的。
这种材料显然不是现在的铁或者钢,更不可能是铜。
但是他绞尽脑汁也不知道这是什么材料。
弓背是金属材料,但是重量很轻,而且张力十足。
整张弓的综合表现就是弹性强,重量小,回弹快。
这弓箭射程超出现在大唐制式弓箭三四十步。
这意味着什么,只要对方的箭支充裕,基本上就是一面倒的屠杀。
而武器这样占优势,对方的作战方法却还那么无耻,让田季安感觉自己没有丝毫的胜算。
就这样吧,拖一天算一天。
……
另外一边,朝中的百官自从到了凤翔,兰州,武威等地之后,就感觉自己像是一个农民进了皇宫。
啥也不认识,啥也不懂。
兰州这边,杜黄裳和李吉甫都在。
他们到了这边之后,跟着李兰州观察着。
李兰州每天都很忙碌。
规划着兰州城和兰州下属郡县的建设。
各个郡县城内的学校修建,军营修建,还有医院修建等。
另外还有各个地方的耕种安排。
除了这些,还有什么布置多少通电线路,各个郡县需要建造多少养殖厂。
另外就是纺织厂,电缆厂,电子厂,药厂的架设和各种人员的安排等。
总之,零零碎碎的事情,比起他们身为宰相都要忙碌的多。
当他们逐渐了解一些事情之后,他们很不理解。
就比如,修路这件事情,花费的人力物力,实在是太过巨大。
如果把这些东西都折算成铜钱的话,兰州以及凤翔还有各个郡县修建道路的花费,已经是国库好几年的收获了。
如果这些钱,用来解决民计民生,那将会改善多少人的生活啊。
虽然这种道路走着确实很舒服,但是花费太过巨大。
收益和花费相比较,实在是不值一提。
这种决策显然是错误的,但是李兰州却是放在了首位。
还有读书这件事情,他们也有些不理解,让所有的百姓都识字,有必要吗?
社会需要读书人的工作职位就那么多。
第175章 节度使溃败[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