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天过去,距离李叶发出受贿者自首的圣旨,已经过了五日。
但是并未有任何人前来自首。
李叶也懒得理会,继续每日缩在皇宫之中。
只是派出一部分人,四处开始打探消息。
这段时间,风平浪静,没有任何大事情发生。
朝廷的官员们也像是聋了一样,没有报上来什么事情。
一转眼,又过去了十多天。
到了制式科考的时间。
李叶询问了一下参加科考的人数,然后对主考官吩咐道:“让他们考完了之后留下来。”
三天之后,早朝之上,礼部负责科考的主考官对李叶奏道:“陛下,科考将于今日结束。”
李叶点了点头。
这一次科考,不出意外的话,历史上大名鼎鼎的牛李党争,就算是拉开了序幕*。
所谓牛李党争,指的是从宪宗至宣宗的四十余年间。
朝臣中分成以李德裕为首的世族官僚,及以牛僧孺、李宗闵为首的寒门官僚两大集团。
他们各自结党、相互倾轧,为祸甚烈,史称牛李党争。
这件事情的起因,是双方对待藩镇态度问题上。
李德裕之父李吉甫,主张对藩镇用兵。
庶族出身的进士牛僧孺、李宗闵等应试策,反对对藩镇过分强硬。
李吉甫怒而加以排斥,牛李二党由是交恶。
后来李德裕任翰林学士,因恶中书舍人李宗闵曾讥其父吉甫,指责牛僧孺等藉科举营私舞弊,贬李宗闵为剑州刺史,连带被贬者共十余人。
到牛僧孺等得势,又反过来贬逐李德裕一派。
于是牛、李便各自交结宦官,党同伐异,作意气之争,使国乏诤臣、朝政荒废,加速了唐之衰亡。
不过李叶的出现,这些所谓的争论都没有了什么意义。
不过李叶还是特意找到了牛僧孺、李宗闵二人的科举考卷进行查看。
发现二人试卷之内,在对待藩镇问题的回答方面,还是建议步步为营,不宜一下子树敌过多。
看样子自己出现,并没有改变二人的想法。
又是三天之后,这一次科考的试卷批阅完毕。
而李叶给诸位考生出的题目,被单独全部收了上来。
因为李叶的问题,这些韩林博士们也不知道怎么回答才算是最好的答案。
只能交给李叶。
李叶草草查阅了一遍,所有试卷之中,第一题和第四题,很多人并未回答。
写了答案的这一部分人,也没有李叶需要的答案。
如何消灭世家这道题,有人回答根本消灭不了。
世家掌控着很多关键性的技术,而且朝廷上上下下几万名官员,大部分都是世家出身,如果消灭的世家,整个王朝也不复存在。
第二题,这三题以及第五道题,回答的人数最多,但是让李叶满意的却没有几个。
就比如第五题,大多数人认为儒家才是治国之道。
而法家过于残暴,不适合儒家提倡的仁义礼智信。
总之,受时代的局限性,即便是这些读书人,他们也很难跳出这个时代的框架。
在如何实现大唐百姓共同富裕这道题之中。
居然有奇葩回答,如果所有百姓都富裕了,那需要扶徭役的时候,谁来做?
李叶思索了片刻,再次下了一道圣旨。
 
第156章 诛杀贪官[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