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68章 博尔斤的密信[2/2页]

大唐:从孤城崛起的霸道皇帝 州十六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大臣们从各处收集羊毛,准备送往北庭探探虚实。
      可汗派出了距离庭州较近的于都斤山部落,由该部落负责打探西域大唐的详细消息,越详细越好。
      对于博尔斤这个默默无闻的将领,可汗和这些首领们商议了一番,决定派人将其召回。
      送信的百夫长忽然大声道:“小人还有一封密信需要单独呈给可汗。”
      可汗皱了皱眉,派自己身边亲信来到百夫长身边,对其说道:“迷信交给他。”
      百夫长在怀里拿出一份密信,交了上去。
      可汗打开一看,里面写着:“尊敬的可汗,黠戛斯部落有造反之心,收买了万夫长,消息被我等无意中知晓,提前有了准备,这才在埋伏中保住了性命。臣愿意为可汗攻打黠戛斯部落。”
      可汗不动声色的将这迷信放在了怀中,淡淡道:“博尔斤此人不必召回了,我会处理。今天就到这里吧。”
      这一次的部落联盟会议到此结束了。
      但是这些部落首领都在好奇,那封密信到底说了什么。
      这是博尔斤当初和另外几个千夫长共同商议之后,写下的一封密信。
      李叶说这个部落不安好心,他深信不疑。
      既然如此,先给两个部落之间,留下嫌隙,还可以给自己获取可汗的信任。
      至于可汗信不信,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
      几千里之外,当今世上最强大的国家大唐,最繁华的城市长安,也终于听到了西域唐军的消息。
      这天的早朝之上,踌躇满志的唐宪宗处理完众大臣的奏折之后,准备下朝。
      就在此时,监察御史皇甫?犹豫片刻,启奏道:“陛下,臣有一陇右道的亲戚,今日来京,还告诉臣一件事情,臣觉得此事关系重大,需要启奏陛下。”
      “爱卿,何事?”
      “陛下,臣亲戚告诉臣,陇右道出现唐军,已经攻占了好几个城池。”
      “什么?”李纯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不止是唐宪宗,其他的所有大臣,也都不敢相信这是真的。
      西域大唐,在二十多年,当时的守护使郭昕和李元忠,借道回纥回了一次大唐之后,就再也没有任何的音信了。
      主要原因就在于陇右道被吐蕃人占据,道路不通,任何的消息也传递不出去。
      大唐对于西域的了解基本为零。
      皇甫?无奈,将此事再次说了一遍,并强调自己的亲戚只是普通人,对于事情的真假并不太清楚。
      这一回,大唐的所有官员听清楚了,纷纷开口议论起来。
      李纯将目光放在了百官之首的两位老者身上,此二人正是李吉甫和杜黄裳,是他倚重的左右丞相。
      “两位爱卿,你们怎么看?”
      他登基以来,在杜黄裳、皇甫?、李吉甫等人的辅佐下,献祥瑞这些花里胡哨的东西被制止,又修订律令,整顿科举,减少冗杂的官员,加强财政管理。
      一系列的政策,让当时的大唐上下,风气为之一变。
      面对藩镇割据,节度使一家独大的情况,唐宪宗听杜黄裳之议,以法度制裁藩镇,平西川刘辟。
      这一系列的举动,被后世称之为元和中兴。
      而其中首要的功臣,就是这两位宰相。
      杜黄裳已经垂垂老矣,就连李吉甫也已经是暮霭之年。
      此时听到唐宪宗询问,杜黄裳上前一步道:“陛下,臣以为可以先打探情况,接触对方,对方自称唐军,那么肯定是我大唐的子民,这是好消息。”
      另外一侧,李吉甫也道:“陛下,臣也认为先了解情况,对方是不是真的唐军,还有待商榷。”
      如今各自的节度使,都拥兵自重,他也不敢把话说满了。
      万一,这又是一支叛军,怎么办?
      唐宪宗点了点头,登基以来,命令处处被掣肘。
      对于四方的节度使和那些有着兵权的将领,他天然的从心里抵抗。
      本能的感觉都不是好人。
      这其中自然也包括这个不熟悉的新势力。
      不过,经历过刘辟事件后,他对于反叛者,是绝对不会手软的。
      对待这个新势力的态度也是一样的。

第68章 博尔斤的密信[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