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 几人商议了一番,决定三天后,处理完城里的吐蕃人和那几个混账世家之后,就出兵。
……
而同时,博尔斤派去郁督军山的百人队,终于来到了汗帐。
在短暂的停留后,面见了可汗和一众大臣。
这些大臣其实就是各个部落的首领,以及一些回纥的大族。
百夫长战战兢兢的伏在地上,将北庭被大唐占领,最终放走了回纥众人,并签订了契约的事情说一遍。
说完呈上了契约。
可汗让一侧的大臣,将契约上的内容读了出来。
契约上面写的很清楚,北庭本就是大唐的城池,如今归于大唐,是众望所归。
念在回纥与大唐关系友好,所以和当时的将领博尔斤签订了这份友好契约。
西域大唐愿意和回纥友好相处,并愿意提供大量的铁器,粮食,衣服,食盐等回纥之地稀缺的东西。
契约很短,但是里面的每一个字都震撼着在场所有回纥大臣们的心脏。
百夫长带回来的消息,里面的信息量很大。
第一,北庭被当时的唐军攻占了,夜色之中,据说有数万人。
第二,当时的万夫长和李叶签订契约,被认为降唐,发生了兵变。
第三,西域大唐愿意提供铁器,粮食,食盐,衣服!
据这名百夫长所言,唐军忽然就崛起了,短短几月时间,已经占领了西域的所有城池。
北庭和周围的城池,收到有关唐军消息的时候,然后唐军就到了北庭。
博尔斤没有亲自回来,说在北庭一侧监视大唐。
但事实上,这一次的兵变,肯定不简单。
这些消息,真假难辨。
万夫长降唐一事,死无对证,根本查不出来。
或许,博尔斤的背后就站着在座的某位大臣。
如今,博尔斤掌握了这支军队,就意味着某位大臣的势力得到了扩充。
这就是草原部落联盟的缺点,看似团结,但这些首领,却永远都在为自己的部落发展壮大谋取利益。
契约上大唐西域提供给回纥的物资,都是回纥各部落最稀缺的东西。
在所有回纥人的眼中,这些东西宝贵无比。
但是契约中,这些宝贵的东西居然可以用羊毛换取。
而且,即便是对于唐人,盐和铁都是极为重要的物资。
这简直就是天大的好事啊。
回纥地处万里游牧地带,啥都不多,就是畜生多。
羊现在不够多,但是可以重点发展啊。
而且,还能提供在草原种植的高产粮食。
草原上能种植的也就小麦,高粱了,但是产量地下,而且很容易被牛羊吃掉,所以回纥人根本没有种植的习惯。
如果能够种植,粮食够吃的话,那么就能建造房子,安定下来。
这样就能让部落的人过上不再靠天吃饭的生活。
草原上的人始终很强大,但是一直没有文化传承,就是因为无法应对寒冷的冬天。
每次大雪封山之时,都是草原人的一次灾难。
人口始终上不去,就是这个原因。
如果,契约的内容真的属实,那么这些问题就会得到解决。
只是,西域大唐的人会这么蠢么?
这契约或许就是个玩笑吧。
众大臣高兴完,不约而同的想到了这一点。
第67章 或许是个玩笑[2/2页]